成语中常出现古代的重量单位,比如“担、儋、石、斛、斗、升、钧、斤、两”等,这些古代重量单位,由于距离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遥远,有的早就淘汰不用了。不过,理解古代重量单位的含意,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成语,还是有帮助的。
成语“斗粟尺布”:粟,小米,泛指粮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失败,往蜀郡严道,在途中不食而死。民间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ch6nq)、兄弟二人不相客。”后来就用“斗粟尺布”比喻兄弟不和睦。
成语“八斗之才”。才指文才,才华。比喻人富有才华,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日:‘天下才有一石(即一担),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这里的一“斗”为10升,八斗即80升,形容数量多。
成语“车载斗量”:载音zai,斗音d6u。用车装,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质量一般。《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举人、进士,我和袁兄两家车载斗量,也不是什么出奇东西。”
成语“千钧一发”:钧音iun,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30斤,整个成语意思是一根头发悬挂着3万斤重的东西,比喻极其危急,《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其愚之人,犹如哀其将绝也。”
成语“分斤掰两”:一斤一两地比较,比喻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掰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也比喻精打细算,
成语“斤斤计较”:斤斤。比喻什么都看得清楚的样子,引中为苛细,琐屑。常用于形容一丝一毫也要计较,或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事情。《诗经·周颂·执意》:“斤斤其明。”
我国常用非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经换算,1千克等于2市斤,1市斤等于10市两。不过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两”却不同,这里的1斤等于16两,是旧制的重量单位。这一旧制我国从古代应用一直沿袭到20世纪的60年代,到了70年代初才停止使用。不过在边远山区偏僻的农贸市场使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半斤八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个“半斤”与一个“八两”相比较,轻重是相等的。因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采·释普济《五灯会元·慈照禅师》:“秤头半斤,秤尾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