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翻出于丹的百家讲坛视频,欣赏了其中的《论语》片段。禁不住拍案称奇。她讲得好啊!听了舒服,听了愉悦,听了心胸开阔,听了大长见识。
我发现于丹讲课最大的特色就是故事性强。那么多的小故事,信手拈来,娓娓道出,情味十足,理趣盎然。
还有于丹的语言。她的语言平实严密,能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如饮甘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语文素养,提升你的思想境界。
于丹特别善于讲述故事,特别善于表达思想,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她的博学和精思,这两点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学习。
想想看要讲好《论语》,最起码要通读《论语》若干遍,要读钱穆、南怀瑾、李泽厚等诸家研究著作,要读孔子的史学传记,还要读《孔子家语》《左传》等外围著作;讲《庄子》亦然。广收博取,才会有“独特心得”。再看看我们周围,语文老师不读书的情况比比皆是,虽然令人匪夷所思,但是确实如此。有些老师只读课本、教参、教案选,视野偏狭。赶上于丹,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说只能是梦想。
有了广博的学问,还需要深入思考,唯此才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听于丹讲课,即使没读过《论语》《庄子》的人,也能够懂得其中一些道理;研究过《论语》《庄子》的人,更会有豁然开朗的顿悟。于丹把学术从象牙塔搬到茶坊庭院,将自己的心得加工成朴实的道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不愧是多读书、会读书的聪明人。
听于丹讲座,我进一步深信:语文课的魅力不是来自声光的媒介,也不是来自热闹的表演。而是来自老师的丰厚学养和学生的倾心参与。于丹让每一个听课的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这样的课,才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听于丹讲《论语》使我明白: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读书,博学而精思,舍此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