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交流。情感沟通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四(10)班的同学真精神,大家觉得李老师今天怎么样?
生:李老师很亲切,看上去很有精神。
师:李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喜欢穿新衣服,这样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的精神饱满。好,同学们真精神!
生(齐):李老师更精神!
二、导入课题,走进秋天
师:同学们,喜欢秋天吗?(喜欢)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说一说秋天的特点吗?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很美。
生:秋天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到处都是香甜的果实。
生:秋天的风有丝丝凉意,吹在身上,让人感觉挺舒服。
生:秋天的景色很美,不仅有金色的稻田,还有火红的枫林。
师:同学们的语言很富有诗意。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丁整地写下自己想到的与秋天有关的词,相信一定难不倒大家。(生写下: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硕果累累……)
师:谁来首先评价一下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书写?
生:他们写得都很认真,很工整,
师:这几位同学的确都达到了我刚才的要求,能够一笔一画写认真、写工整,我们平时的书写都应该像他们这样,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好,谁再来评价一下他们写下的这些词?
生:这几个词都很美,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秋天的美景。
生:这几个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而且我们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写下的都足四字词语,看来同学们平时注重了积累,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继续保持。好,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魅力。(生齐读)
三、初读课文,解词辨字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要力求读正确、凄流利,当然也可以读出自己的个性和理解。(生自读课文)
师:自我认为能够达到李老师读书要求的,五颗星,举手;就快达到要求的,四颗星,举手。(生大多举手示意)
师: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出示生字词,生齐读)
师:谁想单独读给大家听?(一生读)
师:请注意,“柔韧”一词中的“韧”字,是翘舌音,还是平舌音?注意发音的准确性,他读得很准,请你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两遍。(该生领读)
师:不过他刚才“恼”字的读音似乎不是很准,谁愿意做他的小老师,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生示范“烦恼”一词的读音)
师:这些词语当中,你不理解的是什么?
生:我不太理解的是“羊肠小路”。
师:谁能帮助他?
生:“羊肠小路”指的是弯曲的小路。
师:在生活中、电影中或插图中看到过羊肠小路的举手,谁再塞描述一下。
生:“羊肠小路”指的就是乡村、田野里、山坡上弯弯曲曲又窄又长的小路,因为我奶奶家的屋后就有一条羊肠小路。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人,懂得从生活中学习词语,学会了查生活中的“无字词典”。还有哪个词让你觉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的?大胆地提出来,一定有人能帮助你!
生:我不怎么理解“柔韧”这个词的意思。
师:“柔”字应该还挺好理解的,表示柔软、柔和,生活中的什么东西是柔的?
生:春风吹拂下的柳枝是柔的。
生:舞蹈演员跳舞时的身体是柔的。
生:妈妈的手是柔的。
师:很好,那么“韧”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觉得“韧”是有韧劲的意思。
师:哦,那么把这两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看,我们就明白了,原来“柔韧”就是形容某种物体柔软有弹性、容易弯曲但又不会轻易折断。你看,我们叉懂得了一个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原来可以从词语本身的每个字去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师:本课的词语中有两个生字都是“木”字旁,是哪两个字?眼睛亮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了。
生:这两个字是“桂”和“梳”。
师:是的,而且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结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比较,在书上描红。(生描红,师提醒坐姿)
四、多样诵读。加深体验
师:现在我们请人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最后一节由举手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要求是一读正确、读流利。(生分段读课文)
师:刚才朗读最后一节的同学读得很好。有的同学可能后悔了,刚才没有举手,因为自己也可以读好。记住,机会是要抢抓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抓住机遇。
师:谁是正确流利的朗读优胜者?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的名字。(生评)
师:那么大家刚才有没有听到出现小问题的地方呢?(一生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秋光”误读成了“秋风”)
师:他听得很仔细。的确,“秋风”和“秋光”是有区别的,顾名思义,“秋风”指的是秋天的风,那“秋光”指的是什么,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你可以联系其他词语想想看。
生:我想到了“春光明媚”这个词,“春光”是表示春天的景致,那么我想“秋光”是表示秋天的景色。
师:了不起,掌声送给他,他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将不同的但又相似的词语作比较,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真的值得大家学习,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快速朗读课文,读后思考,文中写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问题?(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课文写了秋天的景色。(师板书“景色”)
师:“景色”前面如果加一个词,就更生动了,是什么样的景色?
生:迷人的景色。(师板书:迷人)
师:文中除了写秋天迷人的景色,还写了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也可以尝试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与“迷人景色”对应起来。
生:课文中还写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如果用四个字概括的话,可以概括为“丰收景象”。
师:与他概括得差不多的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老师也是这么概括的,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众笑,师板书:丰收景象)
生:我想知道文中为什么说“夏天的烦恼”?
生:为什么说“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师:会提问就是会学习,“学问学问”就是边学边问,会学会问,好学好问。请大家带着还不太懂的问题回到课文中去,再读一读课文,这次你一定又会有所发现,也许这一次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你自己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好,沉下心,开始读,边读边思考。(生自读)
师:通过这一次的朗读,刚才不太明白的问题,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解决的举手。
师:很好,不过书读一遍两遍其义难以自见,要读多少遍啊?
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师:好,那我们就再来读。这一次的要求是默读,请看清要求:1.对照插图,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读读课文再想想景象。3.将黑板上的词语分别写到合适的段落旁边。(生默读课文。动手写词)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投入,而且动笔写下了词语,赶紧交流一下彼此的收获吧。谁先说?
生:我把“秋色宜人”写到了第3自然段的旁边。因为这一段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和这个词比较相配。
师:和他做出一样选择的举手。(生举手)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谁来接着说?
生:我把“硕果累累”写到了第4、5自然段那。
师:课文已经读了好几遍,字词理解了,问题基本上也解决了。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吧,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在用心的、大声的朗读中展现给大家听。机会难得,谁想读?(生纷纷举手,师快速地点了几名同学)
师:这一次很多同学都会“抢”机会了,可是机会有限,剩下来的同学只能齐读最后一段了。(生叹气,众笑,进行朗读比赛)
师:我是裁判长,其他同学都是裁判。好,哪位裁判先发言?谁的朗读让你觉得身临其境,你就把高分送给他。
生:我送给万潇,为他打94分。
师:大家觉得谁的朗读有进步?
生:柏宇和李磊!
师:很好,会听会评,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一定有不少同学很喜欢第一段文字,举手示意。(生举手)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等你们和李老师一起学习了这一段,一定也会觉得这一段真是魅力无穷。(师范读)
师:第一段讲了什么?(生答,师板书: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
师:太阳的红除了自然色彩以外,还因为什么使太阳更红更娇呢?可以看看文中的插图。
生:是因为成熟的苹果、高粱、玉米、葡萄,使太阳更红更娇。
师:想想看,空气中会有哪些香味和甜味呢?
生:飘香的桂子、盛开的菊花,它们使空气中有了香味。
生:还有各种成熟的果子溢出来的香味、甜味使得空气更甜更好。
师:同学们联系生活去想诗的意境,想得好,说得好,真会学习。
师(引读):所以,我们(生: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生:更红更娇);我们(生: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生:更甜更好)。
师:我们来到了田野,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里有迷人的景色,更有丰收的景象,秋天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让我们看到了……读!(生齐读第一段)秋天还有无穷的魅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去探寻吧!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