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095

[ 曹永华 文选 ]   

文本阅读——语文教学的起点

◇ 曹永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理想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咀嚼文本精华、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思想,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细读、赏析、体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充分发掘文本的优势,把文本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起点。
  
  一、整体感知。强化对文本的朗读
  
  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注重内容与技法的生硬分析,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甚至只是匆匆浏览一遍。再加上教师程式化的烦琐分析,把作品解析得支离破碎,损害了学生对文学作品整体的艺术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发扬“朗读”“吟诵”的优良传统,对作品进行激情朗读和有重点的赏读。朗读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解析,可以通过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培养美感、语感。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作品的动人细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作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意义。只有让学生朗读文本、亲近文本、沉潜文本,涵泳字词,始终处在一种“语文状态”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展露、生长。
  
  二、深度挖掘,注重对文本的感悟
  
  文学欣赏不应有标准答案。康德认为“模糊的观念比清晰的观念更有表现力。”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文本里所描述的情景、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解释,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应注重个人领悟和体验。然而,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暗示,或引导,希望学生的理解能与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一致。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要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心理状态下走进作品,与作者直接对话并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其中的感情,从而自然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阅读文章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观照、研究,从而获得感悟、体验。并产生共鸣。“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三、拓展链接。增添文本的知识厚度
  
  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应适量地围绕文本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但这种拓展链接应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基本取舍点。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要追求拓展链接的丰富和充盈,在文本比读中求得文本内涵的映射和知识的凸显,尽可能拓展教学的宽度,拓宽教学的视野,让语文教学变得大气厚重。
  于漪老师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语文教师最要紧的是功底、是视野、是驾驭力。经常可以欣赏到语文名师们的精彩课堂教学,他们在课堂上镇定从容、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让我们暗自佩服。这都得益于他们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学养,他们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到阅读的美妙情境中,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奔涌的历史事件、圣贤的智慧片语都会闪现在他们的课堂里,不但增添了文本的知识厚度,而且感染和丰富着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提升能力,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
  
  语文教学应追求长远的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抒发真情实感。文学作品对于读者来说,无论是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或思想的启迪,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却表现得有些急功近利。在许多教师眼里,文学教材不过是传授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例子,教师更多地想到的是各种考试可能从哪个方面、哪一段出题,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丢分。诚然,明确的阅读目的,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意志行动、增强记忆力都有好处。然而它也造就了一种因外在需要而逼迫的被动阅读,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阅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需要一线教师对一篇篇课文进行二次加工,以确定在这篇课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应该达成什么教学目标:在一篇课文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前提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言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把文本中最核心的知识要素和价值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阅读教学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没有一个同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样本、统一预设的结论。在灵动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突出文本阅读在诸多教学要素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突出文本阅读的起点作用,才能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动局面。

文本阅读——语文教学的起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