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44

[ 王 刚 文选 ]   

农村小学生要用普通话朗读

◇ 王 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只有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这样的朗读才有美感,才能生动感人。农村的小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农村的方言,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与普通话相去甚远,所以绝大多数农村的小学生所说的普通话与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出入较大,朗读课文时没有关感。因此,提高农村学生朗读能力的第一步应该是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朗读。首先,强制学生在校特别是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创设一个人人说普通话的氛围。其次,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比如,宿迁人声母“f”“h”不分;复韵母“ue”“je”中的“e”不发e音而读“e”音:吐字发音较重……这些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教师有针对胜地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还要带领学生多查字典和词典,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儿化韵和“一”“不”变调等语音变化的学习。

农村小学生要用普通话朗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