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作业训练。我们都知道,没有合理的图纸设计,建筑师就无法建造高楼大厦;没有优秀的教案和作业设计,教师们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而,作业设计的优化,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作业设计的优化”,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人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术”的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的现象。通过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高效低负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作业设计,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是衡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准,也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优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同掌握课堂上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智力,拓展其知识面。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没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设计的精练性
高效的课堂,不光要有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启迪思维,还应该有让学生学会归纳,寻找规律,总结方法的作业练习。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的设计,要以大纲为准,把精力放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上,把功夫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单元、不同课文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练习题型,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云房子》第二自然段时,在反复朗读中,把学生带入天空,让学生成为了自由自在的小鸟,然后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__,有的像__,还有的像__。云房子真__!”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因为学生参与了活动,所以所有的学生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带劲。这一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积极地去“对话”文本,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而且自觉地“跳出”了文本,走向了更广阔的思维空空间,在自由而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展示着自我,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洛克在《教学漫谈》中指出:“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这说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儿童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状态的持久。因此,作业设计趣味性十分重要,它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形式等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这就要求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富有创意,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之中,做到内容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许多类型的作业:有随堂练习,有课前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如面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写一写,说一说等。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可以布置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与古诗有关的背景资料等,第二天,进行作业的展示、交流,选择一些佳作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种作业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了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让学生分组试着演一演童话剧……“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学习了《云房子》后,指导学生观察天空中云朵的美丽动态,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二段,写一写自己看到的云房子。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所以能激发兴趣,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语文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生才能“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因此需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实践性在作业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而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
设计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可以结合家庭生活,让家长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可以绘画,可以实验,可以制作,可以查阅、收集资料等。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商人推销产品,可以组织学生为商家草拟广告,可以为某条街道找错别字,可以做一些社会调查等等。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可以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题目,如:端午节前,让学生动手包粽子,上网搜集粽子的来源等;春节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对联,写对联、贴对联等;学校科技节前夕,可以让学生收集若干科学知识,和伙伴合作办手抄报等。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就会学得生动活泼。
四、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与实施语文实践性的时候,设计科学的开放性作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放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I)作业内容要开放,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链接。(2)作业形式要开放,或摘抄,或画画,或表演,或讲故事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如动手画画家乡的美景,和家长合作表演童话剧,读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摘抄精美片断等。(3)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开放。如查阅资料,访问自己敬仰的名人、长辈,调查社区的建设、治安情况,做做自己喜欢的小实验……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家长来共同完成。(4)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要开放,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的……多种多样,学生在评估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提高。
五、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念下,我们必须设计m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多样的作业形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作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作业的设计可分三个层次:一类题型为基础题。这是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应紧扣当堂(或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来巩固所要求掌握的新知识。题目可浅显易懂,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二类题型为提高题。这是为大多数的中等学生准备的,应涉及当天教学内容的内涵,突出解题的方法和思想。三类题型为发展题。这是为优秀生准备的,这类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突出“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重视学科思想的融汇贯通,要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这三类题型,在给于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的前提下,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各自的作业要求:对基础弱的学生要求做一类题,提倡选做二类题;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做二类题,提倡选做三类题;对优秀学生要求做二类题和三类题,选做一类题。这样的分层作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量的区别,又有质的差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体验,而优秀学生又有了充分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喜闻乐见的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从而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