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2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许 林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想象意境美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肤浅,审美能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认真读书、进入课文外,还得引导他们想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彩蝶飞舞。百花芬芳,宽阔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一叶扁舟顺着江水,一直漂到天水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在天边。”这美妙的想象融进了学生的理解和创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诵读情感美
  
  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与文字的反复接触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不可低估,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善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