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071

[ 顾健鑫 文选 ]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反思

◇ 顾健鑫

  一、引导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解读、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崔峦老师曾说过,预习是“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一环节指导得法,做到切实有效,那么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预习内容:
  1.自学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翁”“锄”“莲”。
  2.朗读全词,正确读出词的节奏。
  3.结合插图和课文,试着理解:“无赖”“卧剥”“相媚好”“吴音”,在不解的地方打上“?”。
  4.词与诗相比较,有哪些地方不同?
  5.搜集辛弃疾的资料。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反思: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进而使他们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形成某些技能。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把老师即将要教授的内容提前思考,把许多的生词提前认识,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信息。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把“先学后教”落到实处)
  
  二、顺学而导
  
  课前预习为课堂的学习扫除了一些障碍,但是,任何高质量的预习,都不能代替课堂上师生的共同学习。
  教学设计:
  (一)诗词对比。导入新课
  (课前聊天: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愿意露一手!)
  1.你们的积累真多!那么你们读过词吗?(板书:词)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还可以配乐演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发现词与诗不一样的地方吗?
  (1)题形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相当于歌唱的曲调,因而这个字读yue。
  “村居”是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看到“村居”你知道这首词写的什么?
  把题目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词牌与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B.句式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板:长短句)
  c.结构不同,词分两部分: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板:上阙,下阕)读的时候要注意上下阕之间要有一些停顿。
  师:你们真会预习,一下子就找出了词的特点!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学习诗词,贵在诵读。课前你一定读过好多遍了吧,哪些字的读音你想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
  ★翁媪:看看字形,你能猜到它们的意思吗?“翁媪”就是指老公公和老婆婆。
  ★剥:它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eo,把东西的外壳去掉都读b60,你剥beo过蚕豆?
  ★莲蓬:蓬渎第二声。涛词非常讲究押韵,这里不读轻声。
  2.读出韵味。词不光要渎正确,还要读m节奏,读出韵味。顾老师想读一读,行吗?
  我们一起来读。
  (三)咬文嚼字。体会意境
  师:词也像诗一样,多读读,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的面面。请你自己轻轻地、缓缓地读,你能读出画面吗?
  ★景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你看到了怎样的丽面呢?
  (2)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3)你觉得这里的环境怎样?(板书:景美)
  (4)你看,溪上青青草,屋前绿树茂,溪水潺潺流,池里鱼儿跳……有声有色,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真让人陶醉!全体女生一起来读读。
  ★人和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面面?
  儿子活动
  (1)你觉得大儿子怎么样?二儿子呢?
  (2)二儿子词中称什么(中儿),古诗词与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3)小儿子呢?小儿子调皮、天真、活泼,你是从哪个字中读出来的?
  (4)是呀,他想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你能想象他当时的神态、动作,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呢?
  (5)一个“卧”字用得多妙呀!全体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6)这么天真、可爱的小儿子文中为什么称他“无赖”呢?
  老两口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看似责骂,其实是深深的喜爱,所以词中这样写道(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出那种打心眼里的喜欢——
  翁媪聊天
  (1)看着三个儿子,老两口可乐了,他们在干什么呢?看图。
  (2)两位老人喝了点酒,你看,头靠着头,互相依偎着,正聊得起劲呢!这就叫“相媚好”!
  (3)老公公和老婆婆会聊些什么呢?
  (4)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聊一聊。
  (5)他们用什么话说的?“吴音”。
  (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故这里方言叫“吴音”。“吴音”还指江苏、浙江一带的方言。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吴音的唱段,你有什么感觉)
  (6)是呀,那么轻柔、婉转、动听!老公公老婆婆就用这样的吴音交谈,多亲热,多温馨的画面呀,我们也被深深地陶醉了。一起读——
  师:你看,大儿子那么勤劳能干、二儿子那么心灵手巧、小儿子又那么活泼可爱,老两口看着看着,那个满足呀,陶醉呀。就别提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看着画面,读着文字,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人?(板书:人和)这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真让人羡慕,真让人陶醉!
  师: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辛弃疾的身旁,看着和和美美的一家,欣赏着这样的美景,你能用文中的一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好:美好的生活)
  (喜:快乐的生活)
  (醉:是的,我们的心也醉了)
  还有谁也醉了?(老公公、老婆婆、辛弃疾……)
  师:老两口醉了,词人醉了,我们也醉了……来,把你对这首词的理解、感悟、体会都读进去。(配乐诵读)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四)体会思想,抒发情感
  1.可是辛弃疾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喜爱和赞美吗?让我们走近辛弃疾。预习单上有他的介绍,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征战沙场二十多年,如今他来到这儿,看到服前的一切。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读懂他的心声了么?
  是啊,他希望普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过上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板书:安居乐业)
  3.这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美好的心愿,望着眼前的美景,看着和和美美的一家人他不禁吟诵起来——
  4.这也是天下所有人心向往之的一种境界!让我们一起吟诵起来——
  (反思:由于预习,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明白:学生已懂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帮助他们搞懂;学生不懂的,我们就想方设法当作重点讲授,让学生弄明白,学懂。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案,应当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根据预习情况和变化的学情随时调整。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教师要一门a思关注学生,求得他们的最优发展。通过启发、引导和点拨等手段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王荣生教授也曾指出:“一堂课不能备得太满,最多只能备80%。”我想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三、拓展延伸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后作业: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根据你的兴趣。选择1-2题完成)
  1.继续走进辛弃疾,阅读他写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想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为你喜欢的词配上曲调,唱一唱。
  (反思:学习的过程是连续的,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反复地学习,课堂教学结束绝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终结。科学地设计课外实践作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富矿。只要我们继续向深处挖掘。定能有更大的收获)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反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