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10

[ 董立伟 文选 ]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尝试

◇ 董立伟

  “交际”的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而“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们用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不是以往单纯的听说训练,而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乐于表达的愿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以往,听说训练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大多是一人说、众人听的局面。少数爱发言、敢于表现的孩子频频“亮相”,成了课堂的主角,而那些内向、羞于表达的孩子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倾听者”,鲜有机会发言。课堂上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几率较少,语言精彩程度也不够。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参与交际的人的互动沟通。要求交际各方不仅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还要积极思维,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低年级的口语交际的目标:
  1.情感态度:认真听,主动说,有表达的自信心。
  2.语言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文明得体。
  3.口语交际能力:会倾听,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复述故事大意和精彩情节;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一年来,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围绕生活。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说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就会想说、要说、敢说。选择的交际话题要贴近生活,学生才适应,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容易交际起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话题贴近生活,不一定必须是学生经历过的,但一定是熟悉的,是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的。比如:
  1.可以围绕日常生活确定话题:“课间开展的有趣游戏。”“我们画的面。”“怎么过‘六一’儿童节?…‘到动物园看到了什么?”这些话题小学生非常熟悉,因此在交际时就觉得很容易,讨论起来就很热烈。
  2.可以讨论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想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但爸爸妈妈不同意,我该怎么办?”“我们小区的垃圾怎么处理?”“不小心把自家花瓶打碎了,我该怎么做呢?”
  3.也可以围绕学校生活确定话题:策划秋游活动;班里选干部,能否自己选自己;值日生看到好朋友扔纸头怎么办等等,也可以夸夸自己要好的同学。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心理,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时,我对学生说:“春妈妈有一群顽皮的孩子,它们把柳树叫醒了,告诉她春天来到了,从书上找一找,是哪几个孩子?”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埋头从课文里找到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小朋友”这几个“春妈妈的孩子”。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尝试用不同句式说话。有的说:“春妈妈的孩子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小朋友。”有的说:“我知道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小朋友都是春妈妈的孩子。”我又问:“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吗?选一个你喜欢的孩子来说说。”这是个训练想象力的机会。孩子们经过一番唧唧喳喳的时论,纷纷举手发言,还极力说得与别人不同,追求新颖。如:春雷轰隆隆,他对柳树说:“柳树姑娘,你接到我的电话了吗?快醒来,看看美丽的春天吧!”春雨沙沙沙,她对柳对说“柳树妹妹,让我给你洗个澡吧,你一定会更漂亮!”春风轻轻吹,它对柳树说:“柳树柳树,你快醒醒,跟我一起跳个舞吧!”第三个启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问题是:“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在春天,谁把谁也叫醒了?”这是个拓展性练习。学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的。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刚才的“发现”按课文的句式写下来,学生的情绪处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一点就通。有的写道:春雨给桃树洗澡,洗着洗着,桃花红了。有的写道:太阳给小溪照镜子,照着照着,小溪叮叮咚咚唱起了歌。有的写道:风筝在天上飞翔,飞着飞着,小鸟们都来和它比赛了。他们相互启发,自编儿歌,越说越有劲。
  
  三、示范指导,规范口语交际的模式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但由于处于低年级,口语交际有困难,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说的话就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示范,这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1.仔细观察,指导方法:如教学《找春天》时,我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在进行其他训练时,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看到什么说什么。
  2.以问导说,丰富内容:学生说的时候往往只能把看到的简单地说出来,内容贫乏。比如学生只能说远处有山,山上有树林;近处有小河,小河旁边有柳树;地上有草,草丛中有花。于是,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山。学生回答: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我又问:近处的小河河水怎么样?水里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近处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清,成群的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并启发他们把学过的描写花草的词语用上。这样,学生说出的内容既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自己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3.提供句式,理顺思路:在进行部分观察时,我每部分开头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哪儿?这里景色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按老师提供的句式回答:“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条小河边,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远处同学们玩得怎么样?用有的……有的说出来。”学生按老师的指导,思维活跃又有条理,兴趣浓厚,说话连贯,表达得有声有色。
  4.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低年级儿童想象力丰富,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寓说话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找春天》的教学中,学生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之美,我及时引导学生:春天这么美,你会想些什么,对春天说些什么?这一充满童趣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哇,春天太美了,我要把它画下来。”有的要用相机照下来,有的要把它写下来。也有的说:“春天你真美,我喜欢你。”学生这些感受产生于丰富多彩的情境中。真情实感的流露,烘托了主题,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形式多样。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形成合作意识,丰富社会认知,增强表达自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了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
  1.先做后说: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我先让学生拿出原先准备好的纸片,让他们自由发挥,拼成各种小动物,然后指导他们练习说话:想想用纸片拼成什么,是怎样拼成的,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这种先动手后练说的说话课,由于是学生刚刚实践过的,印象深,感受多,练说效果好。
  2.先画后说:先布置学生画一幅自己最理想的画,再进行展示、交流、评议;“春天在哪里”——把画的春天给大家看,再给他们讲讲你的画。“未来的桥”——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想一想,把它面下来,然后再说给大家听。
  3.先玩后说:我先让学生做贴鼻子游戏。贴的同学必须手拿鼻子走到黑板前,把鼻子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旁边的同学在呐喊助威。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游戏后,学生都能把这个游戏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尝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