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强烈的兴趣是促使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样如此。我的小课题“如何激发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两年来,我立足于每一节语文课,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人手,利用每星期的阅读课,坚持给孩子们大声地读书,让他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讲故事过程中训练他们阅读的思维,同时拓宽阅读的视野,我和孩子们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一、感受阅读的乐趣
永远忘不了我给学生大声朗读的第一本书——《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是一本令小时候的我十分着迷的书。记得我的体育老师第一次给我们读时,我就被书中的主人公明希豪森男爵吸引住了,期盼着能天天听到他的故事,那时真是欲罢不能,时时惦记,遇到自己的小伙伴,还会兴奋地学着明希豪森男爵的样子,讲起他的奇闻趣事来。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的故事生动有趣,使人一看就便会被吸引。例如,明希豪森男爵的马怎样挂到教堂的屋顶上;他怎样用猪油、小铁条、缝鞋的大长针打猎;怎样骑炮弹飞行;怎样到月亮上去旅行;怎样被大鱼吞进肚里又逃出来;怎样遇到干奶酪岛上三条腿的人;怎样和大熊决斗了三天三夜……这些故事,似乎把事情无限夸张而显得毫不可信,但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正如我所料想的,在我给孩子们读了第一个故事后,明希豪森男爵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将他们深深吸引,由此学生们来到了那个别出心裁、引人入胜的幻想世界,在那个美好的、不可思议的世界里,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从那以后,学生们就开始不停地念叨吹牛大王了,为了小心呵护这份可贵的热情,我不光用好每周的阅读课,还和孩子们约定:只要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作业完成有质量,就接着给他们讲吹牛大王的故事作为奖励。一时间,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涨,还有一位小朋友已经等不及我来讲了,干脆让爸爸妈妈去书店买来先读为快了。他那本书在班级里出现,整整一个学期都是班里的畅销书(因为我给孩子们阅读的是纯文字书,而那位学生购买的是拼音版),几乎每个孩子都去翻阅过,有的还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这就是吹牛大王在我们班产生的神奇效应。从那以后,我还陆续给学生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老鼠阿贝漂流记》《真正的贼》《苹果树上的外婆》《小天使海蒂》《爱的教育》(节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洋葱头历险记》等。这些书在班级一亮相,便有孩子去书店找寻它们,找着了就像只贪吃的小书虫默默地啃下去了,所以刚刚报出的那些书,我都不需读整本书,孩子们早已走在了我的前面。于是我就更用心、更投入地去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其他书籍,并向他们一一推荐。
《老鼠阿贝漂流记》《苹果树上的外婆》这两本书是我在网上购买的,书店暂时没有,孩子们天天围着我问是在哪买的,于是我便把网购这一便捷的买书途径介绍给大家。而《小天使海蒂》是一个特别爱书的孩子推荐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在我们身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临近寒假,同学们都争抢着要把这本不算薄的书带回家好好读一读,那一刻,学生对于书籍的强烈渴望让我感动。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这让我很是欣慰,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保持下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于是我利用校园网上的班级博客,向家长推荐《如何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上、中、下)》《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介绍》等文章,通过这一平台,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拉近了。当学校和家庭在课外阅读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了,我们的阅读之路才会伸到更远的地方。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学生初次接触学校的教科书时,我就告诉他们: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帮助我们明白事理,提高能力。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爱书的人,从小养成爱惜书和注意阅读效果的习惯。学生开始阅读时,就要引导他们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这样可以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从而慢慢地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为孩子一生的阅读奠定基础。后来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便鼓励学生遇到读不准的字、不懂的词,就动手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体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先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常用的就是反复阅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遇到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身边的人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拼音学完后,我便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一些拼音读物,并作为家庭作业,每天保证有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兴趣是很难维持长久的,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往往敌不过“贪玩”的本性。单纯地布置作业,却不了解完成的效果,这对学生长期的兴趣培养也是于事无补的。于是,我设计了“我读书,我快乐”的阅读记录册:
孩子每天记录下自己阅读的书名、内容、时间。并坚持每天阅读后,对自己的阅读表现进行评星,一周后由家长对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进行评星,两周后再交由老师评星。一般我会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肯定或建议。学期末,综合看三种评价的星星总数及阅读的效果,评选出班级的“阅读之星”。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我监督和他人监督相结合中保持了下来,慢慢地养成了捧书静心阅读的好习惯。
三、训练阅读的思维
低段的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图画特别感兴趣,这是我大胆尝试图画书阅读的关键。每次我给学生读图画书时,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虽然图画书中文字很少,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然而漂亮的图画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它在带给孩子无穷遐想的同时,还悄悄地拉起了孩子的手,来到了神秘的书中世界。文字的空白可以用孩子们的超凡的想象力去填补。如果在阅读中老师能巧妙地设问,适时地启发,便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潜移默化中,这些有趣并富有意义的故事就会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间,并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间渗透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真善美的气质。
《彩虹色的花》《长大后做个好爷爷》,让他们懂得了爱就是心中装着别人;《小猪变形记》《小熊孵蛋》《乱七八糟的变色龙》让他们看到了各种动物的可爱与机智;《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让他们来到了神奇的卡米特世界,在那个快乐的世界里有各地的朋友、丰富的美食、永不停歇的宴会。但是图画书虽然可以给孩子无尽的欢乐,却也容易让他们沉溺其中,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拓宽阅读的视野
伴随着国际大奖系列小说在我们班的风靡,学生对于书籍的渴望越发强烈,班级的读书交流会上,人人都能就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向大家推荐,我们还制做了班级的书柜,鼓励学生把最新的好书上柜。并一一写好推荐词。与此同时,孩子们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也日趋多元化,为了更好地对他们加以引导,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弟子规》,背《弟子规》,并指导他们身体力行《弟子规》,使他们在经典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孩子们上二年级了,随着他们阅历的增加,我给他们大声地朗读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秃秃大王》,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名人传纪丛书之《南丁格尔》《雷锋的故事》等,这些不同类别书籍的推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书的丰富及其无穷的魅力。
最近,班上还出现了两个小哲学迷,他们俩都迷上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有时候会拿一些哲学问题来与我交流。此外,班上喜爱阅读青少版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朋友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孩子读起了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飘》等。对于班上的这种“提前阅读”现象,我持宽容态度,因为课外阅读应是自主、向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该由学生的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这样的文章和书籍孩子想去读,读了他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所以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是最适合的。我唯一强调的观点是:如果这本书,刚开始你很感兴趣,但读着读着,你就不想读下去了,那你就放下,哪天你又想读了再看也不迟,不要强迫自己就好。因此,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既是宽容的,又是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阅读的视野才会随之拓宽。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活动中的指路明星。实践证明,如果阅读能以愉悦的心情为底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影响阅读效果,也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更能给孩子打好深厚的精神底子。让我们记住这位大师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教育真理吧,让孩子们因兴趣起航于阅读人生的起始处,在阅读中成长,不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