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本人在三年级上了一节“击鼓传花”习作指导课。这节课重点在活动情境中增强学生的体验,并即时进行表达训练。之后,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进行梳理,写成完整的文章,效果较好。下面是教学的过程:
一、宣布规则,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规则是:鼓声响起,开始传花(一枝鲜艳的塑料花);鼓声结束,花在谁手上,就请谁根据纸条上的要求表演节目。请注意一定要将花传到下一位同学手上,鼓声停止时,如果谁将花掉在桌上、地上,谁就表演节目。
二、抓住体验。即时表达
师:谁来做鼓手?
师(走到一位举手的学生前):你为什么要选择做鼓手?
生:做鼓手没有心思,心里不紧张!
师:鼓手一定要公正,不得看传花过程,你能做到吗?(学生点了点头,老师让其试敲数下)
师(将花交给第一组第一个学生):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喊“预备,一、二,开始”就击鼓。“预备——”(此时,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只等鼓声响起)“停!等等,我得问问大家!”
师(走到较靠前的一个学生面前):请说说你刚才的感受。
生:很紧张。
师:具体说说怎样紧张,为什么紧张?
生:我的心跳得特别厉害,好像有几只兔子在里面跳动,七上八下的。因为我座位较靠前,可能花传到我手时,鼓声正好停止。那样,我就要表演节目了。而表演什么节目,我不知道,我怕H{丑。
师(走到手持花的第一个学生面前):说说你的内心感受和理由。
生:我不紧张。因为我第一个传,只要鼓声一响,我就传出去了。
师(走到最后一个同学面前):你也说说此时的感受。
生:我也不紧张。因为花离我这儿还远着呢,鼓声停时,花儿肯定不会传到我这儿。我关心的是,你口袋里装着些什么节目,万一第二轮或第三轮花儿传到我手里鼓声停止时,我表演节目心里就不慌了。
师:活动马上开始,“预备,一,二,开始!”
(鼓手有力地击鼓,那朵鲜艳的花儿伴随着鼓声在同学之间紧张地传着。突然鼓声停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手里拿着花儿。大家鼓起掌来。)
师(走到这位同学身边):我想采访你一下。不过,在采访你之前,我先采访一下刚才传过花的同学。(走到另一位同学跟前)你先说说刚才你是怎样传的,心情怎样?
生:鼓声一响,我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花儿,手也做好了接花的准备,嘴里还不住地喊着:-,-陕点儿,快点儿!”花儿一到手里,我就一个转身,将花儿交给了后面的同学。传过去后,心才平静下来。我发现,花儿像个炸弹一样,谁也不愿在自己手里多停留一秒钟。
师(对着手持鲜花的同学):花儿在你手里了,说说你的心情。
生(声音低低的):越是担心的事儿越是会发生。在传的过程中,我心里在默默地说着:“快点传吧,过了我就没事了。鼓声啊,花在我手里时千万不能停。”可巧得很,花儿刚到我手里,鼓声就停了。
师:表演节目是免不了的!来,从我口袋里抽一张纸条。(学生抽了一张)请念一念。
生(读):模仿孙悟空的几个动作。
(有的学生一听到节目内容,就在座位上做起动作来。这位学生想了想,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表演起来:先是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再模仿孙悟空单脚独立,手遮眉目,放眼远望,最后还打了几招猴拳,逗得同学们大笑起来。)
师:好,我们接着进行。“预备,一、二,开始!”
(鼓声又起,花儿像只烫手的山芋在同学们之间快速传着。突然,一个女同学将花儿掉在了地上。正当她将花儿从地上捡起来时,鼓声停了。那位女生红着脸站了起来)
师(走到这位女同学后面的一个同学身边):先说说你的内心感受。
生:好险啦!要不是她把花儿掉在地上,表演节目的就是我了。现在我可不担心了,反正只要鼓一响,我就传给后面的同学。
师(对着拿花儿的同学):你怎么将花儿传丢在地上呢?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太紧张了。在等着传花儿的时候,我手都抖起来了。当前面的同学将花儿传给我时,我只是抓住了花瓣儿,一转身,花儿碰了一下桌面,就掉下去了。
师:那你也抽一张纸条吧!
生(抽了一张,念起来):请鼓手模仿我的“鬼脸”和动作。(一念完,教室里立即笑起来。鼓手“啊”的一声惊呆在那里,)
师(走到鼓手面前):没想到吧,记住想占便宜往往是要吃亏的。那表演就开始吧。
(两位同学一个做一个跟着模仿:挤眼弄眉,耸肩摸耳,摇头晃脑,走走停停……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非常热闹。老师叫停时,他们还在演着……)
(传花又进行了一轮,这一轮是让表演者蒙着眼睛从教室的右前方走到教室左后方的座位上。因篇幅关系,不赘述)
三、梳理过程,指导构思
师:刚才的击鼓传花真有趣。如果将今天的活动有选择地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你会讲些什么内容?先想一想,再说。
生(模仿孙悟空动作的同学):我想讲讲活动中的“我”。主要讲传花过程中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还要讲讲我模仿孙悟空时的情景。
师:其实,几位表演节目的同学都可以讲讲自己的表现。因为是自己亲身参与的,印象就特别深,讲起来也一定会吸引人。再说,你的爸爸妈妈也特别关注你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生:我没有表演节目,我主要讲讲四位表演节目的同学。因为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
生:我想将整个活动过程都讲出来,让爸爸妈妈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让他们回到快乐的童年。
师:请大家将自己想讲的写下来,写得好,才能讲得更好。建议大家除了写自己的表现和心理外,还要写写同学们的表现。
【反思】
中年级习作,教师指导很重要。为便于指导,创设一个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的情境十分必要。正因为如此,活动化作文很受师生青睐。,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将活动与写作指导截然分开,其做法是先搞活动,活动后再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因缺少了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及时点拨与适时指导,致使活动精彩而习作空洞乏味本节课的教学与众不同,主要表现为:一边活动,一边及时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活动过程和体验。两者有机融合,指导无痕。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大板块,激发兴趣,表达体验,指导构思,
“击鼓传花”学生都做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内心体验,教者设置了悬念——学生所要表演的节目内容不是自己定,而是要从教者口袋里抽取纸条才能得知、其次,教者故意设计了让鼓手也参与表演,这是学生预料之外的事,这个环节增加了活动的兴务点。此外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很具观赏性,吸引力强,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和体验。
在活动中,教者还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切感受说出来,为习作做好了铺垫。比如,在准备传花时,故意喊了“预备——停”,并立即进行了采访,其目的就是引导处于不同情况下的学生将各自的内心体验说出来;正式活动后,同样是引导学生将传花过程中、花在自己手中的不同心理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既巩固了内心体验,加深了印象,又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较好的暗示作用。
活动结束后,教者没有让学生立即写作,而是先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就是训练学生的“选材”和“构思”能力。这个环节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写活动过程及自己的独特体验,为学生写出各具特色的精彩文章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