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样的课堂由于没计的问题多少不同,或提问的切入点不同,角度不同,难易度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由于备课时没有注意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课堂上往往问题问了一大堆,却并没有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表现如下:
1.你问我答:这类问题表现为简单的一问一答,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喜不喜欢”等等。2.过于浅显:如文章作者是谁,国籍朝代,代表作等。3.过于艰深:所设计的问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也不管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过于艰深,不但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探讨,反而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学生活动形成冷场。4.不着边际:这类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曾经广为流行,一些语文教师极力效仿。有些老师为拓展而拓展,在语文课上,大谈思想政治、环保、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等。
其实无效问题提出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以上所列仅是常见的几种。
那么,设计怎样的问题,才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呢?
一、有效的问题,首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语文老师,往往会在学生学习一篇新课之前,设计一两个简短、贴切而又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教者精心组织的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去:这些问题有时不一定要学生回答,但能使学生兴奋不已,跃跃欲试,精神饱满,全情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中去,如:教学鲁迅先生的《社戏》导入语:“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想知道,童年时你们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童年生活图画。”
二、有效的问题,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思维发散点。所谓思维发散点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内在联系,环环相扣,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老师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养,获得有益的启示。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在感知课文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家已经知道,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作者主要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的呢?②中国的石拱桥很多,几乎到处都有,为何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③赵州桥、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在介绍石拱桥的时候,顺序、内容也大致相同,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约吗?为何要举两个例子呢?④为什么先说赵州桥,后说卢沟桥呢?⑤本文除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外,还举了哪些石拱桥的例子呢?这些桥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呢?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以上这个环节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
三、有效设问,应该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学中在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刻哲理的地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知,能引起学生哲理性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究辩论的欲望。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者用了“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的模糊语言,使结局产生悬念,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呢?谈谈你的根据。在一番讨论中,学生逐步明确,“大约”是我没有亲眼看见。不敢妄言,有故作轻松,实则沉痛无奈之态;而“的确”是因为社会环境冷酷,身被恶势力打残,只能坐着用手走路,生存乏术的孔乙己必然走向死亡。像这样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与思紧密结合,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有效没问,应该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重难点问题,往往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问题,往往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破茧而出,一步一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岳阳楼记》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见解”这个问题,教者设计了如下几个小问题,文章开头为何要写滕子京“谪守”?为何要写洞庭湖景色变化无穷?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异”有何作用?写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这几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步一步释难解疑,重点问题逐步凸显,难点问题逐步化解,也开掘了教学的深度。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当然不同素质和水平的老师,不同课堂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做法,但一般来说,可从下面常见的几种角度切入:
一、从课文的标题人手,设计教学问题。中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篇目,标题就是很好的切人口,可以设计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柳叶儿》,可以从读的角度设问,这个题目怎么读呢?也可从作用的角度设问,如小说《羚羊木雕》原文题叫《反悔》,为何编者不用“反悔”做题,而改用《羚羊木雕》呢?
二、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而透彻的思考,全面理解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解决重难点的切入口:找准了切入口也就找到了方向,重点问题解决了,难点问题攻破了,教学任务也基本落实了。
三、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如散文教学,可从文章线索,作者情感,对语言的品味赏析等方面入手;小说可从情节、人物、环境、景物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方法等方面设计问题;诗歌,可以从意象、作者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人手。当然有时不同的文体,也会有相通之处、
四、根据编者提示设计问题。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编者精心设计的提示,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的选用,这样既能节省思考设计问题的时间,也能更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共享网络资源,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一些好的问题设计,认真研究,获得启发,筛选改造,为我所用。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础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只有慎重地对待课堂教学提问,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提问精巧了,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