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在实践中大胆采用了,“科学引导、自主阅读、精讲点拨、练习运用”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的飞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指导预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是引路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科学引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有效地预习要学内容,提出预习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因为预习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所以每学习新课,我都要介绍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扎实预习。预习的方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查资料等等。在布置预习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含糊笼统地说“预习课文,好好看看,读几遍”,而是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也就是说学生领到的是预习作业,是融合读、思、写的学习任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且必须完成。
如教《济南的冬天》一文,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生词和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摘抄本上积累画出的句子。2.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3.分析课文,并把阅读课文后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完成问题:①句子赏析:a.“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c.“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②分析课文结构。③写出修辞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教师做好预习引导,就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动脑筋,使学生明确目标,懂得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当然,布置预习提纲仅给学生提供自读参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绝不是以此框住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手脚。布置预习时还得考虑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要因班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同,也不能机械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
二、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自读自悟”的正确导向,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是有效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智能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这就需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教会学生从整体人手分三步读书:第一步,初读理解主要内容。通过泛读课文,掌握文章概略,画出生字、新词及不易理解的语句,通过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思路。第二步,速读质疑解难。可根据文章内容,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以及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发问。可自问自答,也可一起探讨议论。第三步,细读评析。对文章内容、形式及写作方法等方面做出评论或分析,以提高分析能力。
当然,学生自主阅读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设计好恰当的思考题来引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阅读。比如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设计下面的三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课文:1.济南的冬天有何特点?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2.作者用哪些地方的哪几方面来跟济南的冬天作比较?3.作者抓住济南冬天哪些景物特点来描写?有了思考题引路,学生自读时思想集中,思路明晰,效果倍增。
三、精讲点拨
讲析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法。所谓“精讲点拨”是指精选讲授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精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讲”的功效,精讲的过程中少不了点拨,即导学,引导学生如何学,把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解答,以帮助学生扫清认识、理解和运用上的障碍,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好讲析的内容,要用“生动讲析”的方法,对有关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难点进行生动、形象、细腻的分析与讲解,以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他要求教师讲得实在、讲得生动、讲得细腻、讲得精美。
精讲讲什么?一是讲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先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到实在不能自行解决的时候,才去帮他拨开迷雾疑团。二是讲学生似懂非懂,可能误解之处。经过启发、诱导、讲解,就会真正领悟、正确理解,这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方法有:
1.比较辨析。帮助学生与以前学过的同类、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比较,区分异同,掌握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从已知推导未知。
2.巧妙提问。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写法诸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确保提问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3.有机结合。选准知识和智能的结合点,把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恰当地精讲点拨,是在学生思维的歧路树标,在思维爬坡的陡处铲坎,在思维的间断处搭桥。不是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器”,这才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练习运用
在“自主阅读”和“精讲点拨”的基础上,教师要联系本课所学所得及时启发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促进迁移,学以致用?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和掌握训练习题的答案并因此引出对课外阅读的思考,对于部分重点、难点习题的答案,特别是思考题、简答题和习作题,可指名让学生问答、口述。教师引导学生力求做到语言畅通、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而且尽量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而不是照搬原文或读文段。一个学生回答后,可指名另一个学生来评价、总结,发现错误、分析原因、给予纠正。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某些重点内容,教师做些补充讲解;在这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
练习的设计有记诵、思考、应用、评析等类型。练习的目的是检测完成学习目标情况,练习的设计要讲究“三要”,即内容要新,形式要活,作业要精;要做到“三性”,即针对性、思考性、层次性。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到“会学”,从而培养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