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067

[ 施伟东 文选 ]   

《学写植物研究报告》教学实录及反思

◇ 施伟东

  【教学材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五
  
  【习作要求】
  
  1.通过水仙示例及下水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回忆自己观察的植物,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运用查资料、做实验等各种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课前游戏
  1.上课前,我们一起做个猜谜游戏,好吗?不过,今天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所猜的谜语都必须和植物有关。
  2.听了同学们的谜语,老师也心动了,我也说一则,你们猜一猜,好吗?
  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蔬菜
  3.小结:原来,你们都抓住了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所以一下子猜出来了。
  第二板块:交流汇报
  1.同学们,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精彩纷呈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奥秘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一碰叶子就耷拉的含羞草,叶子竞然是刺的仙人掌,有太阳才开放的太阳花,攀附墙壁的爬山虎,闻乐起舞的跳舞草,会吃虫子的猪笼草,撑着小伞播撒种子的蒲公英,黑暗中绽放的夜来香,脸盘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
  2.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也激发了我们探究的欲望。半个月前,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任务:要求你们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你们一定都做了吧?同学们都研究了哪些植物呀?
  3.种类还真不少。那通过研究有哪些收获呢?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植物研究记录单,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4.我们请上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物投影)
  5,短短半个月,同学们就都对自己选定的植物做了认真研究,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佩服你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成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
  第三板块:指导写作
  一、观察外形
  老师这儿有一盆水仙花(出示实物水仙花),漂亮吗?闻闻。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外形,然后用几句话描述一下。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准备一下。
  二、提出问题
  1.通过对水仙花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呢?
  2.同学们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但这节课上,我们只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好吗?为什么其他植物根必须植于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而水仙只需一盆清水就可以长得很茂盛呢?
  三、写法点拨
  1.刚才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些同学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研究的?通过什么方式?
  2.对,查资料、做实验,他们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果才具有科学性。研究的结果怎样呢?
  3.学生汇报
  4.把研究方式和结果写下来还挺有讲究的,老师给你们看个片段。快速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出示片段:
  过了几天,我想:这水仙花为什么天天泡在水里不淹死,反而亭亭玉立呢?我跑过去问妈妈,妈妈说不清楚。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原来因为水仙叶子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所以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5.小结:提出的问题与研究的结果要对应起来,不能答非所问。
  6.根据学生植物研究报告单上记录的情况,挑选出示一段语言比较深奥的片段。
  7.小结:语言一深奥我们就读不明白了。所以写研究报告我们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建议学生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要把它改一下,让人一看就明白。
  四、梳理结构
  1.同学们,课前,老师也选择水仙花作了研究,并写下了一份研究报告。大家看看,这篇研究报告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出示下水文:
  我家的书桌上有一盆水仙花,翡翠般的绿叶丛中,笔直的茎托出一簇簇洁白如雪的花朵。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夜晚,伴着那清新淡雅的幽香,我捧起书,在阅读中静静享受这份温馨。
  一天,我在阳台上给花草浇水,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芦荟啊文竹啊都生长在土里,而水仙花却长在水里呢?”我一愣,是呀,为什么水仙花只需水就可以长得这样生机勃勃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水仙属于球根花卉,在我们从市场买回来之前,它经过花农多年的辛勤培育,像大蒜头的那个鳞茎长得很壮实,鳞茎里面积累了足够多的养分。我们拿回家后,只要把它放水里,就能够满足它生长和开花的需要。水仙花能在水中生活。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书桌上的水仙花,还在相继绽放着洁白的花儿,把春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捎给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诗一般的美丽。
  2.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观察发现研究感悟
  3.是文章总要有个题目吧,大家一起动动脑,给老师文章取个题目。加上题目,现在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完成了。课后请同学们就你自己研究的植物,可以模仿施老师的文章,也可以模仿书上习作五的例文,写一篇研究报告。
  
  【教后反思】
  
  本次习作是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植物和发现探究的能力。习作的难点则在于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料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课前游戏,我以“猜猜与植物有关的谜语”为切人口,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既激发孩子交流、互动的兴趣,又自然地凸显了植物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只有抓住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才能准确猜出谜底。
  在接下来的交流汇报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件“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接着,以先小组后大组的形式交流孩子们课前的研究成果,由于课前孩子们观察细致、研究深入,因此,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大组交流,他们都乐此不疲,交流非常热烈,有的同学把拍的照片、画的图画,甚至把实物都带到了课堂。此时,学写研究报告已成了孩子们想做的事,此时我提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怎样写好一份研究报告,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课堂上,我出示一盆水仙花,通过观察外形、提出问题、研究方式、研究结果几大环节和孩子们进行现场交流,以鲜活的场景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几次的试教中。我发现孩子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问题与答案不对应,也就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二是研究成果照抄课外资料,深奥的语言有时孩子自己也读不通顺、读不明白:于是,本节课上我通过两个片段的出示,让孩子们明白本次习作的注意点。最后,通过下水文的出示,和孩子们一起梳理研究报告的结构,“观察、发现、研究、感悟”这几个关键词,既是孩子习作的提纲,也是行文过程。至此,学生写作该研究报告已胸有成竹。
  反思本次习作教学,我认为以下两点让我比较满意:
  观察探究,为习作奠基。学生的许多写作材料都来源于他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实地观察体验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在教学前半个月,我就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个性化地观察、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想自主地探求未知的“秘密”。尽管孩子们发现的植物王国的所谓“秘密”在成年人眼中可能不值一提,但他们将其奉为宝贝。而这个新奇的探求过程会珍藏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本次习作很好的素材储备。植物奥秘丰富有趣,在拨开迷雾后真相大白,一切都真实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这是何等的快乐。于是以植物研究记录单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疑问、研究成果也就成了顺水行舟的事情了。
  范例引领,为习作引航。本次习作,我没有运用书本上的习作例文,主要是从孩子的实际考虑,他们对杨树、香椿树了解很少,而对本季节本地区常见的水仙花比较了解。于是,课堂上,我就以一盆水仙花作为例子,指导学生观察,质疑,把学生的疑问、研究成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同时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示了与之相对应的下水文,这是一篇关于水仙花的研究报告,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研究报告”这个新文体。通过这篇下水文的出示,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巧妙地教给他们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接下来写研究报告指明了方向。
  课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还有许多。如何将搜集到的专业资料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方法的指导上怎样再细化有效一些?在研究问题的指向性上如何教会学生判断各个问题的研究价值,然后试着找出一个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习作指导既要人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何打破束缚自由表达的种种外在模式?……这些都是需要我继续探索的:

《学写植物研究报告》教学实录及反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