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114

[ 吉军成 文选 ]   

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 吉军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实际上是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掌握不同形式的阅读,力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艺术。
  
  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1、从读者分,阅读可分为范读、自读。
  范读就是示范朗读,又可分为教师范读和多媒体范读。这种阅读主要运用于新授课,特别是诗词和散文等阅读难度较大、感情浓郁的课文。范读的主要作用是正音、感受朗读技巧、体会感情,要求做到发音、停顿、语速、音色、重音正确。
  白读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课文。自读又可分为个读、齐读、领读、分角色读等,个读又可分为自由读和指名读。自由读就是在朗读时不限制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感情的浓淡,用于自学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等时段;指名读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抽学生读书,以检测为目的——或检测字词的掌握,或检测语句的理解、或检测对文章的感悟。齐读,指学生一起朗读。领读,就是找出一个领悟能力较强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读书。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熟悉教材,读得投入,衔接过渡自然、流畅。
  2、从深度分,阅读可分为泛读和精读。
  泛读,就是粗略地、大致地、快速地阅读。这种读法一般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内容,在教学中常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或脉络、结构等。
  精读,就是认真、专心地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探究。体悟作者思想,感受作者情感。精读一般采用朗读形式。朗读不但要求大声流畅地读出文字,而且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感情要求高,难度大。要求学生将文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读者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交流共鸣——或悲或喜,或激昂或沉郁。精读又可以采用默读形式,默读时,学生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有选择地重点阅读课文的某个部分,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