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语文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现行高职语文教材较难操作。现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苏科版,主编胡大奎,第二版)的构建由三个序列和若干板块相结合组成,教材共四册。一至三册为渎写序列、听说序列以及鉴赏提高板块,第四册为应用文序列。编委们虽然参考了大学、中职、中学教材,并加以创新,突出了时代性、实用性,但高职语文现行教材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内容庞杂。可操作性不强。语文总学时为288学时。共开四学期,每周只有四节课,这么多语文活动如何进行?这么多篇目如何操作?2.经典名文少,精品古文更少,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母语教育的质量。3.一些初中教材中的篇目也编进了高职教材,如《敬业与乐业》《邹忌讽齐王纳谏》《饮酒》等。4.第四册教材全是应用文,教师难以操作,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地位不高。一是学生不重视。根据调查,喜欢高职语文课的学生只占所有被调查者的30%。语文虽是基础课,但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相当于中小学的“副课”,只要考试通过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开没它的作用和意义。二是“教学计划”有意识矮化、淡化语文,导致高职语文地位不高。“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07级“语文、数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语文总学时为288学时,学分16分,共开4学期;数学总学时为432学时,学分24分,共开5学期;英语总学时为630学时,学分35分,共开8学期。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语文地位之低,英语地位之高。
(三)教科研严重缺乏。目前,人们仍十分重视高巾教育与高等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关这方面的教科研,也是热闹非凡,成果斐然。而高职教育始终不能登堂入室,教科研方面,可以说是门前冷落,寥若晨星!具体表现在:第一,从省校到地方,教学研究很少,隶属学校、兄弟学校之间缺少交流。本人从教离职语文七年来,参加的教研活动少之又少,基本上是闭门造车,主管部门的调研与校际交流几乎是零。第二,资源匮乏。省校只提供“教学要求”“复习要求”和一本拼拼凑凑的“教与学指导”,教学资源少。第三,教学理念落后,手段单一。教研的缺乏使得教师素质普遍得不到提高,高职语文教学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教师仍在使用“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老式单调的教学法。普高教师研究“新教材”,学习“新课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闹非凡;而高职教师似乎脱离了时代,闭目塞听,墨守成规。高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的最佳群体,但由于高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单一,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方法探讨及策略应对
(一)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应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人手,使学生了解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今后就业的关系,真正理解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会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它还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作用;能传承中国文化精髓,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听、说、读、写训练。突出高职语文的实用性。高职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岗位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应用写作、社交等综合职业能力,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语文基本能力水平低的特点,需强化训练,提高其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人才。
1.培养阅读欣赏能力
(1)诵读名篇。高职语文1-3册都安排了诵读名篇单元,应重视对经典名篇的朗读、背诵与默写。通过读,去整体感知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如《荷花淀》中的“夫妻话别”,《药》中的“茶馆谈药”,《雷雨》中的人物对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充分揣摩人物性格。
(2)品味欣赏。“品味”就是品尝、玩味,探究作品意蕴,琢磨作品意趣,获得审美愉悦,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知识迁移。叶老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光靠在课堂上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高职语文教学要从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
(4)搜集、整理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力。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上网搜寻“古代与月有关的诗句”;学了柳永的《雨霖铃》,让学生搜集“与酒有关的诗句”;如讲到欧阳修的《秋声赋》,让学生查找有关“悲秋”的诗文;讲到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让学生编制“一百单八将排名表”……学生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2.训练听说交际能力
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说话教学是一个重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从人校的学习、毕业的应聘到T作中的上下协调,无不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说”的能力训练时,除加强课堂提问、讨论、对话、交流等外,结合“善听能说”和“介绍解说”单元组织有关活动,安排自我介绍和讲故事,重在练胆量;结合“致辞演讲”单元进行文明礼仪演讲、竞选演讲、就职演讲等活动,培养其演讲能力;结合“应对得体”单元,采用情景对话、专题辩论、模拟谈判、模拟面试等形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练有所得,得有所用。
3.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不愿写、老师不愿教。究其原因,一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一般的阅读教学有较大差异,各种文体有其不同的特点、格式和写作要求,教学中容易偏重理论,难免显得枯燥;二是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对应用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要选择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可采用讨论法、设定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带领学生到现场等办法,还可通过自办手抄报、参加节目主持人竞选、撰写广播稿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拓宽视野,发展个性,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进而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增强实用性。
(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常我们采用切入处设疑、关键处设疑、无疑处设疑等方法,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能很快成诵,但这首词有两处闲笔容易忽视,一是“人道是”。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洲时所作,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壁矶,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苏东坡作为学识渊博的学士,不可能不知。但为何还题为“赤壁怀古”?这实质上是“身在此而意在彼”,借此怀古,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对自身事业难成、命运多舛的慨叹。为表明对所游赤壁的怀疑,苏轼巧妙地用了闲笔:“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二是“小乔初嫁了”。写周瑜“英姿雄发”,为何要提及“小乔初嫁”?当然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但我认为这里面还流露出自己情感生活的不幸,苏轼爱妻早亡,刻骨铭心,再加之仕途的失意,故而才有“人生如梦”的喟叹。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所得。”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向指路,创设情境,引导收集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如诗歌教学、写景散文教学、写作教学,均可采用此种教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走人课堂,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它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分有利于唤起兴趣、增加理解,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
3.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它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使教学与社会生活及实践紧密相连;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学习中感受成功与欢愉,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实用性,这是从长远教学着眼的想法,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但是要彻底改变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笔者写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高职语文教学受到领导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