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用了很多心,才会在心无所归的时候真正体会到失落的阵痛。
——题记
学生写作文挺喜欢用这样的题记方式来结构自己的文章,从而让读者能够最直接真切地感受一篇文章的内容或情感的核心,然而太多学生太多时候不约而同地运用这样的模式来写文章。反复地对他们讲,文章忌讳的是千篇一律,所以但凡看到类似的文章开头,我就想,这样的文章失了水准,为何人云亦云呢?而今,我也同他们一样,用上这样一个题记来开始我的叙述。或许,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也就相互融合了,师生之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老师,还是学生。
在班主任管理和教学工作上,我以为只要尽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严格要求学生,他们就会进步;我以为只要自己能尽职尽责,起早贪黑,将自己全身心放在班上,班级就能团结就能进步;我以为老师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学生的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以为……我以为的也都很简单。
其实,有时候“我以为”是个多么大的错误!过于主观,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学生,是思想活跃、个性锋芒的文科班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老师一个人的思想是无法去驾驭他们的,更何况真正的伟大的思想不能驾驭别人,也不是驾驭别人的。我对他们说,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毕竟我们之间隔了一个十年。我所以为的,于他们而言,是否受用?若是思路不对,方法不对,是老师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真正受害的还是学生。我所以为的若是落实不到真正的痛处,药到而病不除,是我的罪过。
也许,期中考试的巨大失败,让我的心在失败中变得急躁起来。学生临近升高三,一群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去面对,有什么实力去面对残酷紧张的高三生活。他们以后的路若是不奋斗,待到回首的那一天,该会有多么深切的悔痛。而我能做什么?盲目地把一群鲜活的学生当作了麦苗,愚蠢地践行着“揠苗助长”的故事,或许心太切!
烦恼总归是有的,干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这样的话语,无需重复,无疑都是安慰人的最好语句。
然而有些烦恼会让人迷了方向,所幸的是,我终究分辨出来,我是老师,我所面对的仍然是一群简单的学生们,他们正直、热情、诚恳,他们能在熄灯的办公室里听我说完最后一句话。我一直以来就认为,学生是相对而言最为单纯的社会群体,在今天,这样的感触尤为深刻:和那群十七八岁的男生畅意交谈,他们谈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的认识,他们毫无顾忌地,毫无保留地谈我在“用心过切”的这段日子里给他们带去的”伤害”。那时,他们让我真正地感受到,所谓真正的尊敬,就是彼此的坦诚。
教育需要的是细心,需要的是沟通,需要的是交流,需要的是信任,需要的是宽容,需要的还是方法,如果能够在一片赤诚之心上加之适当的方法,那么,我想我们的学生该会更幸福吧!
回到叙述的开始,心里豁然:老师当学生,学生是老师又有何妨?教学相长,必然是这样。
汤爱华,教师,现居湖北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