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现代语文》杂志为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自创刊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作者主要有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教师、教授及著名学者,读者群的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本期文学研究选摘了一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孔庆东先生对2009年文学研究个别作者文章的点评。其中尽显先生幽默、生动而又独到的批评风格。特此摘录,以供读者和作者参考。
《现代语文》(一月上旬刊)2009年第1期:
郑润良《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崛起与“重写文学史”》写得很敏锐。
《现代语文》(二月上旬刊)2009年第4期:
4期有几篇不错的短论文。苏庆的关于《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将“颇不宁静”归于作者面对的复杂社会现实和特殊的家庭现状。刘倩《茅盾笔下鲁迅精神》,郭晓民《需要层次论与祥林嫂的悲剧形象解构》,李楠《浅论鲁迅笔下“看客”形象的悲剧意蕴》,都展示出年轻学人的认真思考。
人间曲解知多少(2009-03-01 13:19:56)
《现代语文》(四月上旬刊)2009年10期:
里面的文章以文学短论居多,形式内容都很丰富,但一般不具备很深的学术性,恰好可以用于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孔和尚建议语文教师可以读读此刊也。
硬书读罢读软书(2009-05-11 22:50:50)
《现代语文》(五月上旬刊)2009年第13期:
王丽娟对铁凝的《哦,香雪》进行了另一种解读,指出台儿沟的女孩子香雪对华丽的自动铅笔盒的向往,不能简单理解为对知识文明的向往,其本质意义“更多地是以一种虚荣的心态追逐着更为物质层面的东西”。是的,从香雪开始追逐那个自动铅笔盒到现在,成千上万的台儿沟已经是山穷水尽,男盗女娼了。用铁凝自己的话说,是“已经有了坑蒙拐骗,金钱暴力”。能够看到这一点并勇于说出,铁凝不愧是个有良心的作家。
人生的测谎仪(2009-06-20 23:28:24)
《现代语文》(六月上旬刊)2009年第16期:
何新岭《宋代传奇中的“节妓”及其成因》论析了一个很有文化意义的问题,宋代的文学作品中,青楼女子有节操有胆略的特别多,连李师师都不但捐资助饷,而且还大骂汉奸张邦昌,然后吞簪而死。我在《青楼文化》一书中没有注意从时代的角度观察之。其实沿着鲁迅先生的思路,就不难发现,每当世道混浊,特别是混账男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在文字层面,女性就担当了越来越重的道德任务。男人搞乱了国家甚至丢了国家,却要女人守节,甚至编造出“十二寡妇征西”之类的巾帼英雄神话。正如鲁迅调侃的,“雄兵解甲,而密斯托枪”。
谁来揾天下泪?(2009-08-09 17:10:42)
《现代语文》(七月上旬刊)2009年第19期:
辽宁师大于艳的《杜丽娘的“弗洛伊德透视”》,从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视角解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以情反理的美学意义,与我在中央芭团对杜丽娘形象所做的讲解基本一致。再伟大的道理,如果违背了基本的人情物理,不管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不管是革命维新,还是民主自由,都应推倒在地,“提另”再来。
《现代语文》(八月上旬刊)2009年第22期:
朱元勇《焦虑成就创作》,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很有见地。多年前,央视要拍电视散文《荷塘月色》,请我顾问,我就从这个角度给他们设定了路径。告诉他们不要一味去拍什么“美景”,清华园的那个破池塘怎么拍都不美,比北大的未名湖还糟糕。朱自清之所以能写得那么美,是因为朱自清心里愁闷,“颇不宁静”,抓住这个“不宁静”,摄影机才会变成朱自清的眼睛。
满城风雨近国庆(2009-09-21 11:11:13)
《现代语文》(九月上旬刊)2009年第25期:
“鲁迅作品研究”一组文章的选题都不错,但都没有深入下去,例如吴妈形象和鲁迅学医的动机,都可以写得更开阔。
酸咸之妙,尽在饺子(2009-11-07 22:54:34)
《现代语文》(十月上旬刊)2009年第28期:
开头是“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专栏,刊登了一组曲阜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主持者张全之,作者有朱德发、朱寿桐、段美乔、冷川等。我本来也打算去参加这个会的,但被其他会议和工作给冲了。
冷不丁来到十二月(2009-12-04 22:50:02)
《现代语文》(十一月上旬刊)2009年第31期:
吴天《明代之前小品文的流变》一文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只是文章比较短,展开得再细致些就更好了。其实所有文类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小品文,而俗人们一般都看重长篇小说,那不过是粗俗的工业时代对高楼大厦坚船利炮的崇拜,在文学领域的变种而已。还是日本人说得好:“小的,就是好的;好的,就是小的。”
待到火烧阿房时 (2009-12-16 23:10:15)
《现代语文》(十二月上旬刊)2009年第34期:
陈皛《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考证》写得不错,指出了郁达夫“零余者”跟屠格涅夫“多余人”之间的移植关系。
让人民都能风花雪月(2010-01-10 22:56:05)
——摘自《东博书院——孔庆东的博客》
附:
孔庆东,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等专著。曾在电视台和大专院校讲授金庸小说,广受欢迎,人称“北大醉侠”。他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师从于北大中文系的两位名师:是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曾经在韩国最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任教2年。著有《47楼207》、《空山疯语》、《黑色的孤独》、《口号万岁》、《独立韩秋》、《匹马西风》、《谁主沉浮》、《青楼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笑书神侠》、《四十不坏》、《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气》、《脍炙英雄》等文集、选集。近年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和多所大专院校设坛讲授金庸武侠小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金庸和鲁迅等。
历年著作:《高考作文速成训练》(1994)、《青楼文化》(1995、2008)、《议论文论据小词典》(1996)、《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1998)、《谁主沉浮——1921年的文学》(1998)、《〈连城诀〉评点》(1998,与严家炎合评)、《47楼207——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1998初版2003再版)、《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通俗小说卷》(1998)、《审视中学语文教育》(1999,与摩罗余杰合编)、《程小青代表作》(1999)、《空山疯语》(2000)、《自己的园地——关于周作人》(2000)、《中国现代文学史》(2000初版2007再版,与程光炜等合著)、《井底飞天》(2001)、《独立韩秋》(2002)、《酒徒——王安忆小说选》(2003,与张祎林合选)、《通俗文学十五讲》(2003初版,合著)、《黑色的孤独》(2003)、《金庸评传》(2004)、《口号万岁》(2004)、《醉眼看金庸》(2005,合著)、《四十不坏》(2005)、《伟大的二重性格——解读鲁迅经典》(2005)、《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2006,与范伯群汤哲声合著)、《匹马西风》(2006)、《47楼万岁——孔庆东精选集》(2006)、《笑书神侠》(2006)、《千夫所指》(2006,博客一集)、《江湖·侠客·情——走进金庸的〈笑傲江湖〉》(2007)、《正说鲁迅》(2007)、《孔庆东评点鲁迅小说》(2007)、《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2007)、《温柔的嘹亮——北大醉侠演讲录(合著)》(2007)、《生活的勇气》(2007,博客二集)、《古龙一百句》(2008,与庞书纬合著)、《孔庆东文集》(2008,1-13卷)、《脍炙英雄》(2009,博客三集)、《撕开的黎明》(2009)、《摸不着门》(2009)、千杯不醉》(2009)。
(孔庆东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