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之所以长久地流传下来是因为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英文学受到通俗文学的冲击,经典更应发挥它的作用,使文学避免进一步走向低俗,提升读者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经典 重读 作用 启迪
在当代消费社会,书籍成为消费品,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作家的价值取向受到消费大众的影响,呈现出迎合大众趣味的趋势,这样一种现象使得精英文学转向大众文学。在消费这类文学的过程中娱乐功能占了很大的成份,真正有文学价值的东西很少。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人们的品味也在不断提升,并对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娱乐化文化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当代繁杂的作品中找不到精神宣泄的方式。同时,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的泛滥使得人们的阅读选择显得盲目,经常是在粗制滥造的作品中耗时劳神地去选择作品,而这一繁重的工作又不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收获。重读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既能获取新的能量,使自己对不同时代的经典之作有一个新的理解,感知生命的意义,慰藉疲惫的心灵。
“经典”是指经过了一定时间考验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辞海中对“经典”的解释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它是承载了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范,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大凡经典总能给我们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只包括文字上的优美、感情上的真挚、人物形象的深刻,优秀的作品中往往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人力量,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有一种比较广阔的视野、博大精深的看法。
首先,重读经典能开阔读者的视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活动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过全部的人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什么地方都去过。阅读经典的作品则不一样,它们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广博的世界,百样的人生,分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特征,抓获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带上想象的翅膀飞向欧洲回到古希腊听苏格拉底在广场上精彩的辩论;感受特洛伊战争的惨烈;体会安娜·卡列尼娜在赛马场上每一个激动的时刻;回到我国古代三国时那激烈的战争场面;与孙悟空一起上天入地历经劫难最终修成正果;体味杜丽娘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勇气;与池大为一起经历官场的沉浮,体会当代知识分子人格失落的悲愤。通过书本可以见到许多从未见过听过的事情,感受不一样的人生,获得新的认知,开拓自己的眼界。
其次,重读经典能提升读者的鉴赏能力。
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的检验而留下来的值得读者再去品味的作品。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百世传颂的经典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主人公一起感受世间的喜怒哀乐,看到令人高兴的瞬间会会心一笑,看到感人的人或事会流泪,看到悲惨的画面会伤心,看到悲愤的场景会拍案而起。在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作品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红楼梦》结构的宏大,内容的广博,思想的深刻,语言的优美;《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是如何挖掘表现人性弱点的一面及其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无奈;《雷雨》中矛盾冲突的激烈及对不可知的神秘的憧憬;《茶馆》中通过在一个茶馆看时代的变迁及体味其洋溢着浓厚京味的语言。经典作品以其独有的精神内涵感染影响着读者的阅读,通过对经典作品进行广泛的阅读并进行思考与总结,从而对社会对人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自己具体的评判标准,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思考与总结。随着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素养,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看了《红楼梦》会被其思想智慧所倾倒,而对现代社会中以消费为主的纯娱乐的文学作品感到厌倦。
最后,经典的作品总是可以给人启迪。
西哲施莱格尔说:“一部古典作品必定永远不能被完全理解,但是受其熏陶度正在教导它们的人必定总想从它们中学会更多的东西。”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象大于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不一样的主题,有着不同的感受。一部《红楼梦》不同的接受者道出了不同的主题;评论家对《雷雨》主题的认识也超越升华了作者最初的认识;不同的人从阿Q身上见到了不同的影子。有时作品中的一句话就足以影响读者的一生而成为其人生的座右铭。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道出了当时多少学子的心声,使他们在为祖国谋求独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在理论著作中,新的理论家的创见都是生发于经典文本之中的,任何一种发展都离不开过去已有的成果。理论性作品中逻辑性很强,用严密的逻辑解释文学现象阐发自己独特的观点。黑格尔就是以严密的逻辑而出名。许多人以理论太深而对此望而却步,并以“许多理论书之所以是经典就因为读不懂”来解嘲。但经典之所以能长久地流传下来还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读者在享受到精神娱乐的同时更能有所感悟获得启迪使精神得到升华。
在现代社会,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教育的普及、网络的出现更是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更多的人参与到写作这项事业中来,但在这繁荣的背后文学的泛滥也很严重,作品的深度不够,高雅与低俗掺杂在一起,媒体的宣传与造势更使得文学娱乐性占了主导地位,更符合大众的口味,作品中公式化、程式化很多,有时经常是看了前面的情节就知道后续是如何发展下去。官场小说就存在着这种问题,前任官员很腐败,坏事做尽,在他的领导下社会是如何的黑暗,新的官员到达后力除这种恶习,前后的对比很大,黑白很分明,结局都一样正义战胜邪恶,正义取得永恒的胜利。重读经典,提升自己的品味,形成自己评判标准,用具体的标准评价作品,品出其中的优秀之处,在批判作品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读都像你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像是在重温的书。”重读经典是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经典的重读使自己能更从容地面对社会现实,并对社会人生有所感悟,不让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重读经典没有一定的范式,只要自己用心参与其中,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阅读经典之作也许乍看起来没有作用,其实它的作用是潜在的,影响着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并显现于你的言谈举止之中。因此,“经典这两个字不是叫人跪下来膜拜的,也不是把人引向封闭和窒息;经典是把人引向开放和生长,引向历史限定之处的无限可能性。所以,真正的经典不会站死在尘封的书架上,而是活在许多人此时此刻的阅读之中。”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徐苹芳,许宏.关于“经典重读”[J].南方文物,2007,(04).
(陈蓉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