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8993

  

近代湖湘词作题材与城市文化

◇ 袁志成 文亚星

  摘 要:湖湘词坛自嘉道年间始,一洗以往的萧条,涌现出大量词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湖湘城市文化成为近代湖湘词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城市景观、节日、游艺活动以及城市市民日常生活格外引人注意。
  关键词:近代湖湘 城市文化 词作题材
  
  词的起源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不论是词作题材或是艺术风格皆染上浓浓的城市气息。至近代,城市文化仍然是词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湖湘城市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着重体现了湖湘近代城市生活的特征。因此,本文拟以近代湖湘词作题材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为题,探讨近代湖湘城市生活对湖湘词学的影响。
  
  一、近代湖湘词作题材与城市景观
  
  城市文化是孕育文学灵感的皇天厚土,是作家创作的文化之根。任何作家都必须有文化之根,其创作才可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失去文化之根,其创作即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泉。近代湖湘词作题材受城市景观的影响,词人经常优游于城市各景观之间,而城市景观往往是词人创作的源泉,也是词作本身的内容,如桃花源、岳阳楼、岳麓山、乾明寺、天心阁、洞庭湖、定王台等景观都是近代湖湘词人创作的主要题材。常德境内的桃花源,乃词人心中的精神归宿,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桃花源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近代湖湘词人对桃花源的眷顾尤为突出,将一己之精神寄托于桃花源。如易顺鼎《宴清都·桃花源》、杨恩寿《满江红·桃花源》等。岳阳楼耸立于湘北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赋予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程颂万《水龙吟·舟中望岳》、王济《满江红·岳州守厅房宇都转以丙寅元日偕僚佐诸君登岳阳楼,防籌之作,邮寄见示,索和。依韻奉步二阙》等词作赋予岳阳楼忧患意识。承载着几千年经世致用文化精髓的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自古就是文化名山,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
  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近代湖湘词人王济《贺新郎·登天心阁有感》上阙写作者登上天心阁纵目远眺所见之景,下阙顺势抒写自己的情怀。以“纵目江城小、重到绝顶处”突出天心阁的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表现了一种“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的情怀。定王台在浏正街南侧的小巷深处,是历朝文人到长沙后必去览胜之地。定王刘发是汉景帝第十子,以“孝”著称。他封王长沙后,运大米至长安,带回京都之土累而筑“望母台”。望母台日后便叫定王台。近代湖湘词人登台抒怀,如杜贵墀《探芳信·定王台六日探梅》、王济《多麗·定王台怀古》等,后者景中含情,情中带景,景与情浑然一体,他在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中将混沌的心境打开,从尔虞我诈的社会场景中突围出去,并成功地建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二、湖湘词作与节日、游艺等活动
  
  节日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特性,它也是考察制度文化演变的客观指标。节日向来为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近代湖湘词人词作常见的题材之一,如元宵节、清明节、花朝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等常见诸词作。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湖湘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如王济《生查子·元宵》别开生面,叙写游子伤春、思妇怀人,清新流畅,音韵调谐。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每逢清明节,词人墓前祭祖怀人,极易引起创作的冲动。故近代湖湘词人以此为题较多,如易顺鼎《清明二首》、孙鼎臣《杏花天·清明》等尤为突出,语言疏朗自然,格调清艳婉约;词意含蓄,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富于变化。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唐宋时花朝节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如明末文学家袁宏道《满井游记》有“燕地寒,花朝节后,馀寒犹厉”,乾隆年间的洪亮吉《花朝日阻风江口望采石太白楼,咫尺不得上》诗中亦有“今朝花朝无一花,今夕月夕亦无月”的诗句。近代湖湘词作中描写花朝节的词不胜枚举,如程颂万《玲珑四犯·花朝》、宁调元《南乡子·已酉闰花朝》等通俗易懂,清晰明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自古以来,中秋咏月、伤怀、归思的词作如汗牛充栋。近代湖湘词人杨恩寿《念奴娇·武昌中秋》、王闿运《西湖月·中秋岳阳楼望月》、易顺鼎《水调歌头·中秋夜偕张仲卣式恭家兄彦清玩月用坡韻》等或中秋望月,或佳节怀人,或怀古抒怀。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在这种繁华气息的笼罩下,文章极尽富贵、热闹之盛容,实则是风气所趋。如近代湖湘词人程颂万《百字令·除夕》中把酒言欢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佳节,历来就有赏菊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在这一天中,文人们或怀古思今、或思人怀乡,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如周寿昌《百字令·舟中重九》就是重阳唱和的产物。全词情感慷慨,沉郁深厚,以一“愁”字贯串全篇,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
  
  三、近代湖湘词学题材与市民生活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越来越多。与之相应,源于城市生活的市民文学也繁荣起来,词自柳永起表现市井生活,与市民生活越来越密切,主要表现在文人集会、优游吟唱、夜市以及咏物等方面。文人在集会或酒席之上,当场吟诗作词是风雅之举必不可少的一环。优游为历来所有,湖湘文人在吟诗作词、谈心论性之余,旁及众多。风流所及,文人市民亦爱之不辍。夜市作为城市生活的特征之一,它与农村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异。咏物词的出现也是城市经济发达的结果。咏物词在文人创作中占相当比例,或深情厚意;或寓物言情。与近代湖湘城市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词作有程颂万《绛都春·海上遇夔笙赠词答和》、周寿昌《念奴娇·张蕙甫比部李叔和舍人江亭招饮》、宁调元《江城子·端阳日牧稀生约真钝子携酒肴聚饮于此,赋此志影》、张祖同《宴清都·春日偕诸君重游君山饮九江楼有作》、程颂芬《忆秦娥·九日金牛湖上》、程霖寿《大酺·京师元夜观灯》、杜贵墀《湘月·秋桐》等等。如程颂万《绛都春·海上遇夔笙赠词答和》云:
  瓠瓜留恋几星霜。渐颓唐,劇堪伤。岁月无情,空为少年忙。佳节良辰抛掷便,堪细数,又端阳。
  不消回首故乡望。思茫茫,泪千行。故友还能,尊酒慰凄凉。便抵他年重会聚,提此景,定难忘。
  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端阳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湖湘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湖湘词学的创作;湖湘词人的创作是从本土中获取灵性和精神资源的。鲁迅与吴越文化、老舍与北京文化、湖湘词人与湖湘文化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城市文化与湘文化词学创作,笔者认为:城市文化从题材和艺术风格上影响着词学创作,给词学作品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湖湘词学创作再现了城市文化的具体性和原初性。因此,当前和今后的文学创作应自觉扎根于与作家有着内在血脉联系的城市文化中去,创作出具有真切的生命体验的文学作品来。
  
  参考文献:
  [1]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闿运.湘倚楼词钞[M].震亚圖书局,民国八年(1919)二册一函.
  [5]易顺鼎.楚颂亭词第四集、摩围阁词[M].汉寿,清光绪26年(1900)刻本.
  [6]程颂万.美人长寿庵词集、鹿川词[M].武昌程氏,清光绪20年(1894)刻本.
  
  (袁志成 湖南益阳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 413000;文亚星 湖南长沙 湖南宁乡县第十一高级中学 410601)

近代湖湘词作题材与城市文化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