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这次新课改,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变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为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我们说,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达到自主学习;其次,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第三,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①
请看下面两个教例:(《乌鸦喝水》第二、三段的教学)
教例一:(执教者:孙竞平老师)
(1)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区别“拿”、“衔”,着重理解“衔”的词义。教师把小石子放到了先用红线标好水位的瓶子里以后,指导学生看水位的变化,教学“升高”,“高”字要读得“高”一点,然后,再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指导学生观察水位升高的速度。教学“慢慢地”,“慢”在叠用时,可读儿化韵,做上记号,反复领读。告诉学生,石子放在瓶子里去占了水的位置,水升高了。大家回去可以做做这个实验。
(3)领读、指名读、齐读第二三段,指导学生回答课文后面的第二题,并把课文二三段反复读、背几遍。
(4)说话练习:
乌鸦想的这个办法好不好?(板书:在“办法”前加上“好”)
乌鸦喝够了水以后,就怎么样了?
(乌鸦喝够了水,就高高兴兴地睡觉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就到处捉虫去了。)
(乌鸦喝够了水,拍拍翅膀,飞到大树上,呱呱地唱起歌来。)
(5)小结并板书:喝着水
教例二:(执教者:卢雪老师)
…………
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做实验边研究。
(4)交流合作结果。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用它说一句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却不同,反映在设计背后的是教学理念的不同。教例1孙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虽然也力图通过实验演示化解理解难点,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观察与听讲,因而学习是被动的;卢老师教学则不同,她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巧设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实验研究,继而引导他们畅谈“发现”结果,最后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学生尝试、体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还实践权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读、做、说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用语文,从根本上完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哟,水真的升高了!”这是卢老师课上学生惊喜的发现,然而,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联想到许许多多……
(①参阅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一书48-68页)
王淑茹,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