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文体的放宽、审题难度的降低,就更彰显出了语言的重要性。从一定的程度上讲,高考作文不仅是才识的竞争,更是语言的较量。如何能让自己的作文在百舸争流中再拔头筹,笔者以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仅针对作文语言作以下三点分析。
一.简洁凝炼,耳目一新
高考作文讲求的就是一种“短平快”的作风,短短的几十分钟,要构筑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不少于八百字的成功作文,势必要求文章的语言凝练,而非拖泥带水,拖沓冗长。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旨趣。凝炼的言语总会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题为《站在情感的枝头,歌唱》的优秀作文,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爱得太深,明白得太迟;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多,伤人太深。”
话虽不长,却言之有物。在这样的语言中找不到一个多余的字。字字惜金,句句在理。
同样是一篇获得58分的作文——《我心依旧》,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情感总是在左右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思维又控制着你我的行为。只有去接近它,才能感觉到,只有面对它,才能感悟到——生命的本质、事物的本质。”
围绕着情感与认知的主题用简洁的语言来作结。语言很朴实,却具有一定的思辩力,用“凝炼”二字来形容,实不为过。
优秀的高考作文在于“精致”,而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语言的精致。简洁凝炼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请看《近之惑》中对“理性”的一段描写:“理性是成功者的健翎,远足者的劲帆,惟其相伴,才能使目明,使耳聪,明辨是非曲折,明断事物之势。”
二.修辞魅力,吸引眼球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优秀作文是如何使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得绘声绘色的。
满分作文《让理性主持宣判》一开头就使读者被这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住了。“世俗是一张望不透的网,水晶般的双眸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今天的朋友也许是明天的敌人;微笑的神情后也许藏隐着奸诡的用心;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入海底,含恨永远。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
不难看出,暗喻、明喻、排比、借代等在文章中自如运用,使语言生发出光泽,激发出魅力,读到这样的文章,就犹如在炎炎夏日的倦意中注入了一股汩汩清泉,心旷神怡。
又如《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的考场作文。不难看出,这个题目改自于裴多菲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一改,改得非常妙,情与理的关系一目了然。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这样的套用手法常见并易使用。同时引用也是优秀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法。将名言警句、现代流行用语或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活用”到文章中,可以化平淡为神奇,令文章出彩。
三.名言警句,更添文采
在考场上,要自行概括出自己的观点,也并非易事。那么,要让高考作文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忘使语言生辉的最好途径,无疑是选择引经据典,在前人的智慧中独辟蹊径。晋代文学批评家陆机在《文赋》中这样写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实践证明,名言警句在文章中恰切运用,确实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在高分作文《作一个智者》中,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引用了名言古语:“柏拉图曾说过:‘情感到了一个界限,往往会蒙蔽你的双眼。’中国亦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感情上的差别,确实足以让一个恶人在作出取舍之时乱了分寸。”
在结尾:“古人云:‘神龟虽寿,犹有终时;腾蛇乘雾,化为土灰。’然而一滴水却可以穿石裂铁……人生就应承受一滴水之轻,抛却感情亲疏……”
开头,作者选取两段中外名言,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接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出一个观点。明了、省力,又不乏思辩性。结尾,引用古人的话,将神龟、腾蛇与水作比,孰重孰轻,孰是短暂,孰能永恒。最后得出不以感情亲疏认识事物的结论。
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尤其是高考作文。而如果引用一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则往往会使文章增色。
语言在高考作文中地位的提高,便给考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心去看,用心去想,用心去锤炼,让语言承载起文章的内容腾飞,期待在高考中出现更多出彩的文章!
孙淑敏,教师,现居河北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