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让我深知,现代文阅读笔答题一直困惑着考生,这块“软肋”总让他们在考试中“黯然失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与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现奉献如下:
一.阅读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必须着眼全文,整体阅读,宏观把握,只有这样在做题时才不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2.详审题目,明确要求。审对题目要求是做对答案的前提。一般题干本身会或多或少地提示阅读范围、答题思路、角度,所以审题务必认真,关键之处用笔标出,以确定好思维角度,否则就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3.尊重原文,找出答案。考试题目是从文章中来,其答案也必定隐藏在文章当中。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也曾在全国高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事实上,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参考答案,多是用文章中的词句组织的。即使有一些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的题目,其答案也是对文章中相关词语、句子的组合。所以解题时要坚持尽量从原文当中找答案,或者搜寻与答案密切关联的词语、句子进行组合加工。切不可撇开原文,另起炉灶,凭空编造。
4.主题在胸,注意联系。中心或主题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文章的各个部分无不围绕它来组织,考试题目涉及的材料也不例外。因此答题时心中要装着文章的中心或主题,时刻注意向它靠拢,这样做必然就多了几分胜算。
5.据分答题,宁多毋缺。考试题目赋分的多少是有根据的,这其中包含着对答题要点个数的要求,近几年高考试卷显示,一般2分一个要点,相对简单的题目则1分一个要点,因此在做题时要根据赋分来组织答案。同时,在题目没有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组织答案要点,宁可多答,不可缺少,以增大与参考答案的交集。
二.阅读时应遵循的步骤与方法
1.通读全文,标出段落,掌握结构;划出要句,把握主题。文章的结构,就是它的骨架,是作品重要的表现形式。把握住文章的结构,是探究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记叙文的结构有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有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有按观察点的变换组织材料的,有按场面转换组织材料的,有按作者认识的过程组织材料的,有按作者感情的变化组织材料的等等;议论文的结构有总分式的,有并列式的,有对照式的,有递进式的,有破立式的等等;科技文结构有总分式、分总式或递进式等等。一边阅读一边标出段落序号,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上都能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并能很快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中心和主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内容。体现文章中心和主题的重要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过渡段落中,有的文章标题就体现主题或者论点。而每一段的中心句或在段落的开头、结尾,或在者过渡句中。再者,体现文章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往往是议论性较强或者抒情性较强的句子。第三,文章题目、作者及文后注释往往也能很好地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一边阅读一边划出这些重要的句子,就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掌握了文章的结构,把握了文章的主题,这就为后面解答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详审题目,标出关键;对照原文,划出区间。通读完全文后,把所有题目都详细的看一遍,特别是选择题的选项,他往往能很好地帮助考生理解文章结构与主题。一边审题一边标出提示阅读范围和答题思路、角度的关键词语,然后对照原文,划出相应的区间。划区间时务必准确、全面,这是做好下一步的重要前提。三、再读提取,精心组织;三读检验,修正答案。根据划分的区间,再次细读原文,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词句,根据赋分来组织答案要点,并注意联系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如果时间充分可以多组织几个要点,以增大得分的可能性。
答案要点组织完毕后,我们需要三读文章,以检验我们的答案是否漏掉了要点,我们对文章中心或主题的理解是否与原文矛盾,如果是,我们就马上补充,对矛盾之处仔细斟酌,以修正答案。
只要我们让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掌握好以上原则、步骤与方法这两把利剑,并反复演练,就一定会战不殆。
杨成春,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