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即唤醒。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潜能,都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课堂作文教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让休眠的火山再次喷发。唤醒学生的什么呢?唤醒知识积累;唤醒主体意识;唤醒情感体验;唤醒表达欲望;唤醒思维活力。其中唤醒表达的欲望,即唤醒学生写作激情最为重要,那么该怎样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呢?
一.倾注激情 以情导情
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但收效甚微。于是,语文教师普遍有了一种心理,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只能“无为”。实事求是地说,很多语文教师开始惧怕甚至厌恶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视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在这种“无为”的思想指导下,在沉重的负担下,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满腔激情渐渐消灭了,对学生的热情日渐消退了。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要达到师生心灵的触动,首先是要教师满怀激情,倾情于课堂。语文教师的倾情投入,可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所不在的情绪感染。师生情感互动,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感染,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激发求知欲。有了情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有了学生的喜爱之情,学生写作的激情才能充分释放。
二.找准角色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唤醒学生表达欲望的内动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与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如同一台冰冷的机器,他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不会表达,只会在教师的指令下按章操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个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自由的发展。可见,转换教师角色,找准定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对于唤醒学生写作兴趣与激情是至关重要的。
1、做写作兴趣的激发者
(1)创造空间,独抒性灵。写作即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心灵的对话。给学生营造自由表达和乐于表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作文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想”,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自然,学生的写作冲动就被唤醒了。写作的起点是命题。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传统的教师把持的“命题作文”这一形式,脱离了学生思想生活和语言表达的实际,教师把写作意愿强加给学生,不能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课堂应该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比如,让学生参与命题,选定“我能写”“我想写”的题目,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最深切的感受,抒发最真挚的感情,张扬写作个性,放飞独特性灵。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要让学生写作时不感到痛苦,并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或者说设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使他们在经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比较强烈的感受,然后指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由此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能扣人心弦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生的亲历亲感。这种体验的直接效应就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写作的热情越来越高,
例如,在写作指导时,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导航站,用小故事、小图片、歌曲、影视剧片段等形式来作为写作训练的切入点,加上老师有效的渲染、推动,就会很容易地激起学生的激情,就会挖出学生大脑深层的“生活”积累,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要写、急写的情景就出现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也就被唤醒了。
2、做写作积累的引导者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叶圣陶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观察是积累生活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我常常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以之震撼读者的心灵。
例如:某一个晚自习,教室里闯进了一只飞虫,同学们一阵骚乱。我于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后来,读学生的日记,发现“飞虫”成了很多同学笔下的主角,甚至还有同学由“飞虫”的遭遇感叹生命的渺小。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和语言的又一重要途径。我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读物,比如《读者》、《意林》、《散文诗》等,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博采众长。同时,作为语文教师,我带头树立榜样,坚持阅读,并且常常跟学生一起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些阅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充实了学生的语言库。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品、赏,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作文根基更加扎实了。
3、做写作过程的参与者
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只教书,不读书;只“说文”不作文,只当“裁判员”,不做实践者。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可使学生萌发“欲与教师试比高”的冲动。当学生看到老师的文章在立意、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高他们一筹时,他们就会情动而意随,崇拜而模仿,诱发写作热情。同时,教师与学生“同台竞技”,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要认真对待,不能草率,这样势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教师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言谈举止、学识修养,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这种提高对学生无形中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它会让学生爱上写作。
4、做写作方法的指导者
有了丰厚的生活素材,有了流畅的表达,写作还需要一些技巧方法的指导,才能使文章写得自然有情趣。教师正确的及时的方法指导,不仅能消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为“无从下笔“而产生的焦虑感,还能让学生享受到写作过程中得到帮助的快慰,更能为学生取得成功,享受成功提供保障。
三.品味成功 再造激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呼唤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都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首先要树立其对写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难,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爱写、乐写。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我总是极力放大学生作文的闪光,并适时给予肯定。
比如,我常常为学生习作中一个词语用得好,甚至书写工整,而大张旗鼓地表扬;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编成小册,在班上传阅。这种做法,的确让作文教学受益不浅。很多写不好甚至怕写作文的学生,开始真真切切地感到,写作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作文也可以让人有一种成就感。渐渐地,他们爱上了写作,对写作开始有一种期待。可见,赏识是金,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快乐时,心中再次生成了一种对写作的期盼与热情。
学生有了丰厚的生活素材,有了细腻丰满的情感,有了丰盈的语言积累,自然写作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自然就不觉得作文是一件困难痛苦的事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对写作充满了期待,渴望表达了。这一切都来自于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能唤醒学生,充分释放学生的写作激情。
王菊兰,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