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10

[ 李旭东 文选 ]   

做“本真自我”,教“本真语文”

◇ 李旭东

  李旭东,男,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南通市第二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如东县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倡导“本真语文”教学理念,坚信“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是情境的,语文是文化的”。发表文章一百多篇,指导十多位教师开市县级公开课、参加教学比武,多人获南通市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发表文章近百篇,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省级决赛,一人次获一等奖,多人次获二三等奖、优秀指导奖。坚持做一个本真的语文教师,做一个称职的引路人,做一个学习的探路人,做一个永不知足的求索者。
  
  有人说:人生无常,没有一个既定不变的轨迹。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优美的弧线,不管你停留在哪个点上,都是人生闪耀的光点,正是这些耀眼的光点构成了人生充满魅力的彩虹。该停留的就应该停留,该行走的时候就应该离去,该发光的时候就应该耀眼,该暗淡的时候就应该坦然,这就是本真的人生。
  
  一
  
  如果说我喜欢语文,这有违心愿,因为中学期间,我偏好理科,偏好历史地理,而语文是弱项。1984年,我被录取到了南通师专(现今的南通大学),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大学一切从头开始,中学阶段只是啃了一些课本和教辅资料,这一切都不能作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根基,所以,我必须补上读书这堂课。读文学,读哲学,读历史,读艺术,读语文教育理论。我感谢南通师专的几位老师——周溶泉、徐应佩、周建忠、顾启等,是他们的学识和风范影响了我,我开始喜欢上鉴赏,开始喜欢上文论,开始喜欢上词论。我在《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中徜徉,在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弗洛伊德的《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中流连,在王气中笺注的《艺概笺注》、周振甫译注的《文心雕龙选译》、向长清注的《诗品注释》中忘返……这时我积累了很多,我的趣味很广,我的视野开始拓宽,我在读书中有了理想的追求——做一位学识型的语文教师。
  
  二
  
  大学的脚步是匆匆的,求学的脚步不能停驻,走上乡村初中的三尺讲台,我对教师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韩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看着质朴的农家子弟,我想到了自己曾经残缺的学习经历。农村,我生于斯,长于斯,因此我恩于斯,爱于斯。但八十年代的农村教育是扫盲式的教育,又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是为了几个尖子生放弃绝大多数农家子弟的教育。这我不能迎合,我要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语文世界中的神奇。所以,我的语文教学不仅必须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必须从习惯到精神上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生。我带着孩子们看日食,带着孩子们踏青,带着孩子们赶海,带着孩子们阅读,带着孩子们写作,孩子们有了一个认识: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就是语文。一个个孩子开始有作品发表,一个个孩子接触到中国古典名著,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人物和孩子们有了交流,孩子们能和文学巨匠们对话。简陋的教室里有简陋的图书箱,简陋的图书箱里放着精美的图书,这些图书有的是学生捐赠的,更多的是我读过的一些名著;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报纸,虽然是孩子们自己用钢板刻印的,但浓浓的油墨香中展示着孩子们的文学之梦。乡村的十四年教学是无闻的,但清华的学子、中科院的博士、报社的记者、业余的作家等桃李们铺就了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三
  
  机遇常常垂青于有所追求的我,2001年我来到了如东县实验中学,有幸能得到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的指点,明白了做一位好的语文教师不仅须教好书,还须能做一点研究。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开始写阅读欣赏文章,开始写作文指导文章,开始写学法辅导文章,短短几年近二百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有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形神飞动气韵流转》,有发表于《学语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衬笔艺术》,有发表于《新语文学习》的《随听随感》,有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论文学作品主题理解的差异性》等等,在对语文教学的探究中,在总结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缺憾的过程中,写出了《想象,让语言飞起来》《浓淡有致,虚实相生》《选米下锅,写作不难》《白云深处有人家》《少年意气,慷慨文章》等指导类文章,在研究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可以秀起来》《谈经典篇目教学视角转换》等文章发表了,在教育研究中重新审视语文教学,重新定位语文教学,将“本真语文”作为自己研究的新起点。从语文教育的本真角度认识到:语言为语文教育之本,文化为语文教育之真。
  
  四
  
  徐特立先生曾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做人的。”因此,“做经师,更做人师”成了我的追求,如果说在做经师上已经有了一点成绩的话,那就是在近三年如东县初中语文活动中多次上示范课,在县初中语文课改教学活动中作了题为《语文应该姓“语”》讲座,强调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必须以语言为本,以文化为真,不能削弱语文的基本功能而一味强调人文性,那样将失去语文的“本真”;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究会上作了题为《做经师,更做人师》的专题发言,强调教师不仅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做名师;在南通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作了题为《春风化雨》的专题发言,强调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精神、运筹理念、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全国首届新教育实验与理想家庭建设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两校合一,双赢共建》专题发言,强调学校不仅仅教育孩子,还应教育好家长,将学校建设和家庭建设合二为一,共建双赢。
  
  五
  
  不断探究教育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以“本真自我”追求教学中的“本真语文”,我的“本真语文”课堂以语文习惯的养成为课堂教学之经,以阅读力、表达力、欣赏力的培养和发展为课堂教学之纬,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目标。在“本真语文教育”实践过程中,各种喜讯纷至沓来:三年来,任教的两个毕业班中考成绩遥遥领先;主编的学校刊物《成长导报》《绿岸》在全国学校级报刊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全国有三十多家报刊常年转摘;指导的学生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多次,指导的教师近十人次获得市县优课评比一等奖;负责的学校教科室工作连年被评为如东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自己也被评为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成为南通市中考命题专家库成员。
  一九八七年初执教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没有什么显赫的业绩,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没有什么大器的著作,只是在逐渐喜欢的语文教育花苑中播种,只是在“本真语文教育”的花苑中采摘,只是在人生的彩虹中点画好自己本真的轨迹。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做“本真自我”,教“本真语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