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人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 善用资源,让语文成为充满乐趣的生活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在上完口语交际课《对话》后,我要求学生平常在与他人相处时也要像在课堂上一样做到有礼貌、说清楚;学习了对联,过年就可以尝试写春联……当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很好地运用语文,感到语文是有用的,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被调动起来。
二、 优化教学,让课堂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
罗大佑在《童年》中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成了如今不少学生的课堂心理写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学生的反应一定非常敏锐,师生互动一定非常热烈,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师生智慧的碰撞,这是我们所欣赏、所追求的课堂,也是学生恋恋不舍的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上出一节节这样的好课,是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科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我以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1. 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活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发和启示,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富有魅力的教学风度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讲授的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厌烦的原因分析,就有教师方面的因素,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且也会使“乐之者”产生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老师注意的问题。
风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语文老师,首先要是“语言大师”,课堂语言要体现智慧,要机智幽默有风趣,要准确、精练、优美,富有文学性、感染力,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是享受。
3. 宽松的互动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学生智慧的火花就在这一过程中迸发。这一互动过程必须是宽松和谐的。某外国名牌大学人才辈出,校长戏言他们的秘诀在于师生之间无拘无束,这样创造的火花才能生成。和学生一起创造这样宽松的互动氛围,孕育智慧的氛围,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三、 培养感情,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挚友
在无数老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厌恶,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培养师生间的感情,教师要关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密切与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如此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也才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四、 科学评价,让考查成为激发兴趣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是多元的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评价的重要目标。现在的语文学科评价,还是一张考卷,至多加上简单的面试,很少能把语文学习兴趣作为重要评价内容的,很少能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为评价目的的。
新课程要求评价 “立足过程”,通过评价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当学生作文写得比较通畅时,老师肯定他,表扬他;当学生写得不好却很努力时,老师褒扬他的勤奋。平时,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赞扬、一句引导、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是一种好的评价,都是学生期待和重视的评价。如果说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小火星,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助燃的氧气,其作用是相当大的。
有位老师借用阿基米德的话说:如果有一个支点可以撬起地球,那么有滋有味的语文学习将会撬起孩子的一生。教无定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相信一定能撬起孩子们的一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