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78

[ 申巧林 文选 ]   

塑造理想人生

◇ 申巧林

  一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而《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柏拉图哲学体系走向成熟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总结。纵观《理想国》全书,以谈论老年人晚景为开端,以死后灵魂历程及再生为结尾。中间穿插了对正义、城邦治理、阶级划分、政体形成及比较、理念认识,重要的还有教育问题,对于如何培养“哲学家”,其中涉及到对诗歌、故事的筛选、改造(本人认为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批判、改造)、“哲学家”所要接受的训练等等。本人认为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对“什么样的人生是好的(幸福的)”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开卷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用比喻的方式暗示出全书的主题,苏格拉底这样说:
  ……我喜欢跟你们上了年纪的人谈话。我们把你们看作经过了漫长的人生旅途的老旅客。这条路,我们多半不久也是得踏上的,我应该请教你们:这条路是崎岖坎坷的呢,还是一条康庄坦途呢?克洛法斯,您的年纪已经跨进了诗人所谓的“老年之门”,究竟晚境是痛苦呢,还是怎么样?
  柏拉图将他关注的人生问题借两个人的对话给我们引出:什么样的人生才不是痛苦的?作者把人生比喻成漫长的旅途,是崎岖的还是康庄坦途呢?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到年老时才不觉得是痛苦,而是一种幸福(美好的、快乐的)?柏拉图由此展开了对人的一生的策划。人由于灵魂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并且由于禀赋的不同,职业不同,如木匠、医生、哲学家、统治者等等,这些人也都是按照其城邦的需要而产生。那么就一个人而言,在这一生中,做一个正义的、善的、勇敢的、有节制的、有着优秀品质的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不断追求自己领域的知识、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理念”,这样的人生才是好的。就是面对死亡,因为其“灵魂是永恒的”,到了另一个世界仍然是快乐的、幸福的。柏拉图假设,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是“理想”的人,每一个人都有着美好的人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也就不会有不良的社会现象,不会有残害他人的事件,那么城邦也就是理想的、完美的。虽然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乌托邦的、不能实现的,但是从他的理想及一生的执着追求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人生。
  
  二
  
  小时候猜过这样的谜语:什么生物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夜晚三只脚走路。这是著名的斯芬克司之谜,谜底是“人”。这一谜底引起后世人们的沉思:人是什么?人是大地间最完美的生命被称为万物之灵。
  重人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的一大特色,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思想家,都是坚持将人生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生是同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当时的思想家们看来,通过人性理论的解决,可以说明人能否通过修养达到符合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要求的理想人格。所谓人生不外就是人性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过程。诸子百家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一生道德修养,达到“自我完善”。而到近代,国家遭到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一时期,人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一些爱国人士、思想家如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结合“中学”与“西学”阐发他们的人生认识,形成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念。针对当时的社会,他们重视人的意义和价值,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理想,呼吁青年人为了国家,为了新生活而追求新的人生观。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思想家们就重视人生的“幸福”、人的快乐问题,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柏拉图强调人要正义,节制、克制欲望等,才能获得灵魂的永恒,一生的幸福。在近代思想史上,西方思想家更是强烈提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等是人生幸福的第一位。
  人生是人的生命的展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们对人生的认识更全面、深刻。记得年少时读到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话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许多人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中,创造了奇迹,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写下了灿烂的一笔。孔子执著的一生,成为后世知识分子、文人的楷模;柏拉图一生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善的理念”,对自己生存的时代的改造之责任感,令我们感到人应该为人类而存在;德国哲学家费希特,面对社会的不正之风,呼吁人的使命、学者的使命,令后世学术之人感到震撼……
  我们今天的生活,可谓是幸福的,但是并不能满足一些人“更多”的“需要”和“欲望”,一些违规、犯法的事件在令世人曾经神往的大学发生,在教师身上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发生,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三
  
   有本杂志的开卷这样写道: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其中谈到不少大学生问题。大意如下:
  一段时间来,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充斥于各种媒体:大学生当三陪、大学生赌博、沉迷于网络游戏、大学生自杀、杀他人、杀自己的亲人等等。人们对象牙塔这方净土渐生疑虑,而罩在天之骄子身上的那层光环也蒙上了一层灰色。为此,有人拍案而起,历数当今大学生九大罪状,也有人认为是媒体炒作……
  对于这样的描述,我们沉思。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有一些大学生如此迷失,如此浪费自己的生命。媒体的“炒作”也好,事实没有也好,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扩散的。一时间人们对大学、大学生失去了那种以往的“敬”。因为,大学生已经缺失了一种精神,缺失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感及对社会的使命感。
  “防患于未然”。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大学教师的引导可以影响大学生的一生。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利益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周围到处、时刻存有“诱惑”,有时这些诱惑令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柏拉图深感周围社会乌烟瘴气的、不合时宜的“诗歌”、故事对后世年轻人的教育有危害性的影响,他就强烈要求统治者应该杜绝这些,并要求对这些进行改造,对这些“诗歌”、故事的创作者严格要求。我们都知道不良的文化,尤其不良的隐性文化毒害更是严重。大学生虽然可以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面对社会、周围的“诱惑”,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当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时,没有孰轻孰重的观念,从而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大学教师及时、适时地给予这方面的引导,就可以使得青年人有善的、正义的言行。
  如果每一个大学教师能以国家、社会、人类的事业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这一生中执著追求自己领域的真理、内心的超凡脱俗的清净,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正义的行为影响青年人,也就如同柏拉图所构想的理想的城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事业、都追求正义的、善的,都有自己幸福的、快乐的生活,彼此影响,感召着未来的主人,人类就会处于进步中。
  试看今日社会,人欲横流,奇物滋起,令人眼花缭乱,稍不留意,就会将人导引至旁门歪道上。每逢转折点时,如何抉择,要特别小心谨慎,免得错一步就步步错,造成所谓“一失足终身遗憾”的悲剧!人活在世界上,都想有灿烂绚丽的人生,却不知如何构图,有的嘴上说得很美好,却不能付诸行动,到最后年老体弱时只能两手空空,后悔不及。如何得到辉煌的成就与幸福呢?就要看自己对人生的真理的理解,看自己如何把握积极的人生观。“无畏横逆,百折不挠,昂首阔步,全力以赴,踏上人生的正路,人生才有意义,生命才有价值!”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体面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力
  求“过一种高尚的生活”。单个的人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而无限的人生,正是这无数有限的一瞬所构成。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的大学教师,不辞辛劳,认真对待学术研究,指导年轻学生的学业,指导他们的人生思想。这样的教师值得我们去颂扬和学习,面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大学教师应当做出自己身为教师的示范、楷模作用,指导青年学生度过人生之路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引导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就如柏拉图所言,做一个正义的人,一生追求善的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塑造理想人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