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笔者抓住各种契机,启发想象,鼓励表达,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 创设情境
有些词语,如果单纯让要学生造句,显得很生硬,如果创设情境,他们就好说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同学们都觉得“搀和”一词用得好,我趁热打铁要学生用“搀和”造句,一开始学生说得不太理想。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3个场景:一是在超市,二是在菜场,三是在垃圾堆边。一会儿,学生说出很多句子来:
“面包的香味掺和着水果的清香,在超市里飘溢。”
“蔬菜的清新气息掺和着鱼虾的腥味在菜场里回荡。”
“腐菜的臭味掺和着枯草的霉味从垃圾堆中散发出来。”
……
二、 续写句子
在教学《二泉映月》过程中,当学生读到“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此时的阿炳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思考后,有说“无端指责”的,有说“恶毒漫骂” 的,有说“冰冷嘲笑”的,也有说 “真诚祝福”的,“热情招呼”的。对学生的发言,我都予以充分肯定。我注意到,学生在说话时还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阿炳的同情和关切。
《月光启蒙》中“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学生读了之后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他母亲的赞美。我启发学生想象“母亲甜甜的嗓音”还像什么呢?过了一会,学生说“母亲甜甜的嗓音像清澈的泉水”“母亲甜甜的嗓音像芬芳的鲜花”“母亲甜甜的嗓音像甘甜的乳汁”……
三、 模拟角色
《郑和远航》有这样的句子——“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我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如果你是郑和,你还会说些什么呢?
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郑和,我会说说远航的意义。”
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郑和,我会感谢送行的人们。”
……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明朝皇帝、各国君臣、各国百姓,想象不同角色与郑和交谈的内容。
四、 再现情景
在教学《梦圆飞天》时,“‘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我请学生想象一下“欢腾”的情景。
有的学生说:“科研人员有的热泪盈眶。”
有的学生说:“科研人员有的激动得跳起来,大喊:‘我们成功了!’”
有的学生说:“科研人员相互握手,紧紧拥抱。”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通过启发想象,鼓励表达,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