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鹊楼始建于南北朝后期,当时北周与北齐在山西蒲州,即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形成了军事上的对峙。北周大将军宇文护为了防御对方,在蒲州城西门外筑起一座高楼,作为军事瞭望台。因为时有鹳鹊栖息其上,故冠名鹳鹊楼。在苍茫辽阔的三晋大地上,兀地有这么一座孤高耸立的楼宇,下瞰黄河水流,便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登高望远、抒发豪情逸致的好去处。数百年间,留下多少雕章镂句之作和脍炙人口的名篇,最负盛名的当数文字极其简洁、内容更是通俗、意境最为开阔的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尺,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幸的是,鹳鹊楼毁于元初战火,但其故址尚存至明初,后因黄河泛滥,频频改道,其故址遂难寻觅了。尽管楼毁景失,但因王之涣的精彩诗章代代传诵,令古往今来的人们无限神往,造访者络绎不绝,以致后来世人干脆把蒲州的西城楼当做鹳鹊楼,登临赋诗题咏者不绝。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诗人尚登岸的“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景到西楼”,这是何等感物伤怀啊!
盛世重建名楼,在全国百位专家联名呼吁下,1997年12月重建鹳鹊楼工程动工,2002年8月竣工落成。登上顶楼,凭栏远眺,秦晋大地,一马平川;清风徐来,荡气回肠;高屋建瓴,意气轩昂:依稀望到了白日依山的余晖绚烂,黄河入海的蔚然壮观。站在鹳鹊楼上,感今怀昔、吊古寻幽,定会感受到再上层楼、登高望远的恢弘气势。转过身来,王之涣的青铜塑像矗立眼前,衣袂飘逸,道骨仙风,一手擎笔,一手托纸,那深远的目光、凝重的神情,我恍惚间似与这位诗人一道寻回那份千古之苍茫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