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41

  

调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 戴 鸿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堂亦是这样。人的精神活动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兴奋点上,持续紧张会让人感觉劳累;长时间松散会使人空虚。只有高潮就等于没有高潮,只有平静也就无所谓平静。因此课堂教学应把握节奏。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节奏分明,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反之,则兴味索然。
  掌握语文课堂节奏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军事战略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疾有缓,有密有疏,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具有一种节奏美。
  
  一、 调控教学流程的节奏,做到起伏有致
  
  课堂教学犹如写文章,也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一个教学流程可以由“导入——铺陈——高潮——终结”四个阶段构成。这整个流程结构应有较强的节奏感,即在教学速度上要有快慢行止,一方面反映着教学内容的轻重详略,一方面又联系着整个进程的起伏涨落。
  “导入”是节奏之始。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应精心设计。上课伊始,教师应在几分钟内,用精炼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预定的场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是:能活跃气氛,能显示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能完成向既定目标的过渡。但“导入” 时,节奏宜快,力度宜轻不宜重。成功的导语,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
   “铺陈”是师生最艰苦的劳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内,节奏相对平稳,但表面平静,实则内蕴烈火,可说是“高潮”之前的蓄势过程。“铺陈”时,一般先弛后张,张弛错落,轻重相间,力度呈波浪式的推进。在讲授中,应以学生似懂非懂或懂中易误者为扣子,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可以得到”的心理状态之中,不断自我调整注意力,使课堂节奏呈现有规律的缓急张弛的循环变化。
  “高潮”是教学质的飞跃的阶段。经过前阶段的铺陈,到了这时,已水到渠成,形成高潮。在这一阶段,教学重点将会被准确掌握,教学难点将会被顺利突破,师生思维极其活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所以,“高潮”时应保持适当稳定的紧张度,“重锤敲击”学生心灵。如何掀起高潮?一篇课文,有内容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是教学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目标、方向,教学设计要模拟性地明确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直通高潮。可见没有前面“铺陈”,也不可能突然出现“高潮”,而且在“高潮”到来之前,总是要设计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层层推进,最后将教学活动自然推向“高潮”。这样有起有伏,形成节奏美。
  “终结”阶段是高潮兴奋过后情感暂时的低落期,所以“终结”时应以平缓为好。但同时“终结”也是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期。明代学者谢榛说过:“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所以,应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或用点睛之笔,概括文章精髓,以提高智能水平;或用朗读、背诵的方法,咀嚼回味;或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以此作为下一步学习的兴趣的激发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时间都不可长。
  上述课堂四阶段节奏的基本要求,只是总体认识,并非程式。可以它为基础,推衍出切实适用的变化来。只要课堂教学流程能呈现出起伏有致的节奏感,能更适应学生的思维节奏、认知节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比如“导入”,来个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节奏可显得更快。“终结”有时也可虚化;高潮过后,来个戛然而止,留有悬念。“铺陈” 的过程也可再细分为几个小层次,每个小层次可形成“小铺陈——小高潮”的小流程。“铺陈”之中也可设计几次高潮等。四个阶段为一个流程,但一节课可以是一个流程,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这要根据课堂需要而定。
  
  二、 把握好教学语言的节奏,做到徐疾有序
  
  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在教学过程上是最直接、最易感受到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节奏把握不当,势必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体现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如果一堂课总是用同一语调,同一语速,又怎能掀起课堂高潮,又怎能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变化?在一堂课内,教师的语言能时松时紧,时高时低,时强时弱,犹如动听的乐曲,和谐优美,定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教学效果自然好。
  首先,语音要清晰流畅,才能博得学生的好感,为拨动学生的心弦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教师讲课字字清晰,学生才能声声入耳。
  其次,语调应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教学情境,把喜、怒、哀、乐等感情,相应地在语调中表现出来。当然,如果只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势必不能很好体现课文的节奏。教师教学只有预先“披文以入情”,从而把握课文感情变化,把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层次的感情节奏,当欢乐时用明快的节奏,悲伤时用低缓的节奏,豪放时用高昂的节奏,愤懑时用急骤的节奏,从而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激活思维,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
  再次,语速应疾缓有致,快慢相间。语速的快慢也能影响情感的表现效果。语速快,能使学生听着产生亢奋心理和紧迫感。一般表现急切、愤怒、兴奋、激昂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可用快节奏语言讲述。一般表现宁静、优美、悲哀、沉思等基调的课文内容,可用慢节奏讲述。如此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富于变化的课堂气氛。语速还应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主次轻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难点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回味咀嚼的过程,对一般内容要简明地讲,速度宜快。有时在适当的时机,可略作停顿,以给学生留出一块思考回味的余地。
  好的课堂教学节奏,应该是和谐的,轻松的,愉悦的。它是师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所以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虽是多方面,但归根结底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做到与学生的认知节奏、思维节奏相合拍,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一种愉悦的心境去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调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