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19

[ 宋淑贞 文选 ]   

请大胆放手

◇ 宋淑贞

  从杜郎口参观回来,从未有过的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杜郎口砸掉的不是讲台,砸掉的是教师的“高高在上”。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立足三尺讲台,居高临下,目扫全班,不苟言笑。学生在我面前畏首畏尾。记得我教二年级《诚实的孩子》一课,这课讲的是列宁小时候到姑妈家做客,打碎了花瓶,先说了谎,后来写信认错的事。一开课,我首先板书课题发问:“诚实的孩子是指谁呢?”学生齐声答道:“列宁。”这时,我创设情境,得意地说:“今天我们就和列宁一起到姑妈家去做客。”谁知我的话音刚落,快嘴赵磊忽然站起,高声叫道:“行!老师,咱们坐什么车去?”我一听脑袋就要爆炸了,紧皱眉头,呵斥道:“你自己去吧,就你贪玩!”一节课我余怒未消……如今想来,我的暴怒是多么的不当,而他是多么的投入!一个八岁的真诚的孩子,他是多么想跟随老师同学到别人家做客呀!杜郎口给了我一个极深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彻底地放开,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让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教育有开发人与窒息人的双重功能。老师是园丁培育花朵,老师也可能是刽子手,掐掉花蕾。怎么办?我带领业务尖兵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确立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明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要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提出“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气氛活起来,效果显出来”这四点要求和目标。学校初步确立新的教学流程:预习定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链接——积累与实施。
  小学阶段写人记事的文章很多,探究形式与探究写景文章不同,重在引起思辨、形成对话。例如《小狮子爱尔莎》一课:
  师: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看到亲人分别会有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景也许并不奇怪,可当你看到一种猛兽在和人类分别时也会有这种场景,你在脑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生:狮子为什么会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呢?
  生:狮子是为什么变得如此温顺的?
  生:作者是怎样照顾小狮子的?
  师:如果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章的1~8自然段,那么你的这些疑问就会解开。默读课文的1~8自然,把能够体现出作者和爱尔莎深厚感情的语句和词语圈点、勾画出来,并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勾画完之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所勾画的语句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说得不全面的,其他学生继续进行补充。
  通过文中分别的一段,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产生情景,并在情景产生的同时,紧紧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设置疑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己阅读,互相协作,大胆交流,注重获得自主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
  在小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性。学生不再是腰板挺直、端坐一方,而是或站立、或趴、或蹲,也可走动视察其他小组情况,这样,学生的理解、掌握、体会,会更深、更透、更快。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是回到大自然好,还是留在作者身边好呢?
  生:我认为留在作者身边好,它能保护作者,当作者的保镖!
  生:不对,只有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生:放回大自然多危险呀,生病了怎么办?被其他动物欺负怎么办?
  生: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磨难怎么
  成为兽中之王?
  捕捉有争议的辩题,引发思维,正反双方各抒己见,揭示出只有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爱它,它才能成为草原之王。
  课堂上就要让学生忘我地表演,激情地朗读、动听地歌唱,优美地舞蹈,激昂地思辨,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达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拓展链接和积累实施环节,重在知识的链接与拓展,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文章,拓展、演绎、提升。小学阶段对文本不能抛开,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落有选择的背诵。
  新的教学流程的出台,正如一块洁白的画板,等待着师生创意地涂抹。
  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孔子最钟爱他的学生颜回,常常夸奖他。有一次却发现颜回在做饭的时候偷吃食物,孔子很吃惊,甚至恼怒,可他忍了忍,走进了房间,不动声色地说道:“用今天的饭食上供吧!”颜回慌忙说:“不行,老师!饭里刚才落了灰,我怕浪费吃掉了。”孔老先生暗暗赞叹:贤者回也!看我们的师祖多么会巧妙地发问,而不是武断地呵斥。开头我讲《诚实的孩子》一课,赵磊的一声“行!老师,咱们坐什么车去?”如果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会说:“同学们你们说说愿坐什么车去?”……然后我会幽默地说:“列宁的姑妈家在国外,坐车太慢,让我们闭上双眼乘坐波音747,跨高山,越大海飞到姑妈家,呜!呜!呜!到了。”实物投影出姑妈的家。学生们都笑了,我猜想笑得最欢最响的会是赵磊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点拨”的能力 ,在“小鸡出壳”时,教师要“迂回”点拨;在“模棱两可”时,教师要“诱敌深入”点拨。教师巧妙的点拨如“一石击水”,搅动那“一池春水”,会呈现一个万紫千红的缤纷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请大胆放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