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90

  

祥林嫂并非因从一而“终”

◇ 顾 燕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小说在揭露代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思想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对劳动人民迫害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夫权和神权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残酷压迫和无情摧残,从一个新角度深入揭批了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
  有一种观点认为,祥林嫂是“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的忠实实践者,因此她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逃避的。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所谓“从一而终”是指为丈夫守节,“嫁鸡随鸡,嫁犬随犬”,不得有分外的杂念。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从一而终”是美德,为人所称颂,改嫁则为人所不齿。但祥林嫂出逃、拒婚,对命运抗争,是因为她珍视对丈夫的感情和对丈夫的怀念。祥林嫂春天丧夫,时隔半年,此时要她另投他人怀抱,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并不就是守节。实际情形是山里人与鲁镇完全不同,改嫁在山里人看来很平常。卫老婆子就说:“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了什么?”婆婆一逼再逼,结果祥林嫂只得逃走了,改嫁实难接受。
  在丈夫尸骨未寒时,祥林嫂只能以拒婚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而这恰与所谓“守节”在形式上吻合,于是读者得出祥林嫂从一开始就自觉死守封建礼教的结论。作品的成功在于人物思想的复杂深刻,而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祥林嫂并非因从一而“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