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58

[ 纪明江 文选 ]   

尊重学生——新课改的起点

◇ 纪明江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获得尊严和自信,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
  
  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有意识的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做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凸显,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比如我在上课前,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先问学生平时喜欢哪些游戏,这时学生一下子嚷开了,有的说“拍拍手”,有的说“踢毽子”,有的说“打篮球”……这时我说:“哎呀,同学们会玩的游戏可真多,其实啊,老师也很喜欢玩‘拍拍手’的游戏,我们一起玩会好吗?”此时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师生打成一片,课堂中充满了欢笑。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样做便教利学,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 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在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还有以“教”为中心的情况,一切从“教”出发,让学生“学”服从于“教”,配合“教”,把学生思路拉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这样做教学顺利了,课堂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慢慢习惯于一切围着老师转,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尽可能迎合老师的意愿,满足老师的需要,好奇心逐渐麻木,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此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的主动性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决不能用自己的预设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提倡一问多答,允许大同小异,从而培养学生有个性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力有所提高。我在教学《心中有他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习题:“红红回到家非常口渴,见桌上有一片西瓜,这时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红红应该——”,让同学讨论她应该怎么做。大多数同学都说让妈妈吃,这时有一个同学说:“用刀切成两块,一块给妈妈,一块给自己。”学生敢说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尝不可,对此我们应进行肯定和鼓励。
  
  三、 尊重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例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都是先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学生意愿来组织安排活动。这样做,学生才会感兴趣,活动才会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背诵名篇佳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全文背诵,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要求,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我在布置作业时,都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学习的过程,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就是成功,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松软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石狮小学]

尊重学生——新课改的起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