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56

  

做好积累,轻松作文

◇ 程益龙 许昌礼

  一、 课题研究背景
  
  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进入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作文成了困扰师生的难题。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师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师出文题,学生抓头皮,无米难为炊,勉强凑成篇。”作文课上,学生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像挤牙膏似地写一段流水账。假话、套话,假故事连篇,写人记事千篇一律。原因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过多地讲述写作理论,不注重积累语言材料。
  2. 写作脱离生活,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3. 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忽视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收集写作素材的作前准备。
  4. 忽视读与写、说与写的关系。作文课只管书面表达写作文;阅读课只管琐碎分析解读课文;说话课只练说话;各项训练单打一,缺乏有机的整合,难以形成作文训练的合力。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老师与专家的关注,他们指出:多读多写多积累,就能写好作文。如何多读多写?如何积累操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作文课题组经多方调研,拟定实验方案,并申报了“小学生作文积累操作化实验研究”这一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 历经两年潜心研究,现已顺利结题。
  
  二、 课题研究成果
  
  1.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较浓的兴趣
  以下数据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终测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93.6%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得法,习作训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写作时有话可写。而对照班有64.5%的学生不喜欢作文,主要原因是教师指导少,平时积累少,心中无话可写。
  2.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广泛阅读,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规范的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积累鲜活生动、丰富而真实的细节,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从读写、说写实践中,以读促写,以说促写,长期积累形成了作文技能。
  3.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实验班的前测与终测, 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相互比较,实验班学生在读书、背书、写日记、表达、交流、查阅资料等方面有了很明显的发展,表现很优秀。
  4. 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开展本项实验研究后,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他们乐于钻研,不断进取,敢于向传统的作文教学挑战,体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与素质化。两年来,实验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有18人次获奖,曾祥、程益龙、朱守琴、王明萍等教师被评为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刘耀东多篇文章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被市《家长》杂志社评为优秀通讯员;教师撰写作文教学论文有10篇获市级奖,其中刘耀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作文》获市“口语与习作”论文一等奖,程益龙《开掘生活作文素材的思考与尝试》市“口语与习作”论文一等奖、省“蓝天杯”二等奖。实验班学生获省市县级奖32人,由王明萍老师辅导的赵康同学在省第四届青少年读写大赛中荣获铜奖,王明萍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获江苏省优秀组织奖。
  
  三、课题实验措施
  
  (一) 指导读书,积累语言
  1. 课内以读为主。小语教材中的课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朗读训练,低年级念好“识字、写字、读书、背书”八字经;中高年级采取“初读—感知,精读—读懂,赏读—读透,熟读—背诵(优美的篇、段、句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摘抄优美句段,写小练笔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优美规范的语言。
  2. 课外广泛阅读。(1) 阅读时间上有保证。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首先减少课外繁重而机械的抄写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其次,规定每天早读课专门读书,每周增设一节读书指导课(在活动课中安排)。 (2) 阅读量上有保证。① 读与教材相配套的读物。如《自读课本》《诗文诵读》等。② 读古今中外名人名著,有关天文、地理、历史等百科全书,以及有关时事的各类报刊杂志。③ 读自己感兴趣的儿童读物,如寓言、童话、故事等。低年级阅读浅显的儿歌、短文、故事等;中年级阅读各类报刊、科普读物等;高年级阅读中外名人名著、百科全书等。 (3) 阅读质量上有保证。① 分类摘录,做好摘录卡,建立“资料库”。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动物、景物等几大类,再把几大类分为若干小类。例如:人物分成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动物分成家禽、飞鸟、昆虫等。② 定期翻阅,回味记忆。积累知识常看常读,熟记于心,写作时随手拈来。③ 做好索引,便于查找。资料有了索引,写作需要查寻时,打开“仓库”,历历在目,任意组合,巧妙引用。
  (二) 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然而这些精彩的一幕幕却从学生的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时无话可写。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尤为重要。
  1. 找准立足点,从多角度观察
  (1) 把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① 观察自家的物质环境,如:住宅外观,室内的装饰,厅室的格局,以及家具的陈设等。② 观察家人的个性特征,如家人的工作生活情况、精神风貌等。③ 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写下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 把观察点引向校园生活。① 留心观察同学的课内、课间活动。② 留心观察师生、同学之间交往。
  (3) 把观察点引向社会生活。① 描写凡人小事。② 观察民情风俗。如除夕夜、春节拜年、中秋赏月等。③ 观察周围的大事。如重要会议召开、开业庆典等。
  (4) 把观察点引向田园景象。① 描写田园庄稼生长过程;② 描写鸟、兽、鱼、虫活动情景;③ 描写农民农忙时的情景。
  2. 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有序地描述,如写一个人时,先看人的外貌(个子、服饰、面部等),再写人的生活爱好、工作情况等。写小动物时,先看小动物外形(它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参观时,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象,印象深的或精彩的地方详细写。
  3. 采取多种形式表现内容,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取写日记、琐事评述、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来巩固观察结果,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 借助读、说,积累写法
  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借助教材特点,开展“小练笔”。
  1.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① 批注于“感动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边读边圈画,“以笔代口”在精彩处、疑问处,写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闪现智慧火花。② 寓写于“空白处”。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有很多“不确定”和“空白”的地方,对于“空白”处进行补写。③ 仿写于“典型”处。如《庐山的云雾》第2、3段运用总分写法写出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读懂读熟的基础上,以“校园的早晨真美”或“今天的天气真好”为开头写一段话。④ 扩写于“概括”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中的“概括”处进行扩写训练。如:学习《草原》这课时,借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导学生扩写出蒙汉人民依依话别的场面。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补写、改写、缩写等形式进行练笔,运用语言,积累写法,形成技能。
  2. 由说到写,以说促写。学生的口语表达具有一定的水平,能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再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把口语变为书面语。①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② 开展多种形式练说。如:看图说话、讲故事、讲自己看到、听到、做过的事等,让学生有话说。③ 指导学生想着说、连续说、有条理地说。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开始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后来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④ 说后就写,边说边写。
  (四) 强化积累,写好专题
  对于每单元的专题作文,教师提前安排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积累材料,让学生打有准备的“仗”。1. 收集资料,集足再写。如写《可爱的大熊猫》,作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有关大熊猫的形态、产地、习性、价值以及关于大熊猫的故事等。内容查细了,查全了,写文章就容易了。2. 实地察看,看后再写。如写《参观——》,带学生去看看、访访,然后再写,学生就有话可写,文章就具体了。3. 动手做做,做后再写。如写《我第一次——》,先让学生去实践,怎样做?遇到什么困难?有何感受?学生能记下实践过程,写出真情实感。
  (五) 交流评价,积累经验
  1. 交流评价的内容多样化。(1) 交流摘录卡,弥补不足。(2) 交流观察日记,丰富阅历。交流作文,互批互改,促进提高。
  2. 交流评价的范围层次化。(3) 自读自评。将写完的文章多读几遍,进一步修改错字和用词不当的地方。(4) 小组互评。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指出各人的文章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5) 教师点评。在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老师给予评价,指出闪光点。(6) 二次习作。在同学与老师修改的基础上,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使文章更优化。
  3. 交流的形式多样化。(1) 写经验总结。谈体会、谈收获等(每学期一次)。(2) 开交流会。谈经验、谈不足等(每半学期一次)。(3) 办手抄报。将读书心得、生活见闻、习作练习等作为内容制作手抄报,在班级或橱窗里展示。(4) 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将每次习作的优秀文章集中起来,汇编成册,在学生中间传阅,便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校(课题组)创办《百草园》文学社。开辟“新人新作”“文海拾贝”“校园新事”“名师指点”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有让学生长期积累,持之以恒,才有成效,切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学中不能过于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作文的灵性。我们在尽量减少学生机械式抄写作业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河桥中心小学]

做好积累,轻松作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