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425

[ 宿玉莲 文选 ]   

重新给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归因

◇ 宿玉莲

  在美国有兄弟两人,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等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看见他坐在一个角落里,又擦鼻涕又抹眼泪地哭泣,非常伤心,原来他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挨父母的责骂。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看见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铲马粪,看到走进来的父母,如发现奇迹般地嚷道:“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的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在这长长的历程中乐观一直陪伴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
  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情感态度的具体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具体到教育上来,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如果得到关怀和尊重,那么学生就能够产生爱、快乐、欢喜与骄傲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怨恨、厌恶和悔恨的情感。
  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即心态。换言之,所谓心态是指内心的思考习惯,当这种思考习惯表露在行为上时,便成为态度了。
  人们可以凭着自己的觉悟来摆脱既有的习惯,进而远离从前的心态,因此重新给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归因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给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重新归因,并自己制订改善原有模式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训练:
  1. 通过具体案例和各自经验的回忆分析,让学生明白:任何情感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由一种基本的想法和观念支配的,要想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必须从改变这些基本的想法入手。
  世上有什么都不做的人,不采取行动,已经养成了认为凡事不可能的习惯。在未做之前便断言是不可能的,事先就预料会有不可能的结果,不仅如此,还想采取所有的手段,尽各种努力,用各种方法,证明这件事是不可能的,凡此种种“不可能”便是支配其言论行动的根本观念,也是阻碍其积极心态形成并进而影响成功的本源。因此在教育上我特别关注此类学生,我发现凡是在学习上或思想上有排斥性的学生大凡属于此类,用一句话说就是特别的悲观消极。其实消极与积极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目的意识的强弱,或是有无目的意识,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你是人,他也是人,他能成功,你也能成功,人人都会成功。假如你不够聪明,也缺乏经验,那么你就要花费比别人多两倍的努力和时间来投入这项工作。如果你缺乏足够的力量,那么可以求助于他人。因此结论是:你想成功,你就能成功;你相信能成功,你就会成功。我要求学生经常保持这种态度。
  2. 学会从根本上监督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对于悲观、消极的态度和观念要时刻警惕,力争把握乐观积极的正确想法。
  如果成果和所投入的热情与努力成正比,那么便能使一个人产生自信及热忱,反之则会产生悲观或消极情绪。学生们需要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够为生活、学习各方面带来活力,以形成开朗、快乐而美好的人生观,为此要时刻把握自己的正确想法。以下九句积极心态的“誓言”是我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反复加强的:
  我能够做到
  我一定要完成它
  应期待更好的结果
  我了解这件事
  应该设法抽出时间
  应该断然而行
  我有自信
  应该有信心
  绝对不说否定的言语
  3. 要勇于批驳自己看似正确的观点——思考习惯一改变,人也会跟着改变。
  我班上有一名学生原先家中很富裕,但后来因为父母出车祸死了,受了很大的打击,学习一落千丈,整天不说一句话,更不和别人交往,问及原由,他总是说:“我真不幸!”“人都是要死的!”“人很自私!”“没有人关心我!”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动和孩子交流,并设身处地体谅他的悲痛,理解他的苦难,但我也郑重地强调:生活的苦难和人生的不幸,谁都可能遇到,不是他的错;处于这样的不幸中,无论是谁,都会暂时难以平静和振作,但关键是要主动地调整心态,振作起来。并告诉他:这一切必须由你自己来承担,谁也代替不了你!并且容许孩子独自伤心,容许他逐步做重新振作自己的各种尝试,并时刻提醒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在这一瞬间,你自己应如何做才会觉得轻松愉快。
  4. 养成习惯后要采取行动。要注重做的价值,按照自己分析的方法做事,最主要的是相信。所谓相信是把尚未发生的事视为现实,自信绝对会成功。
  如从不喜欢干家务活的孩子,如果换个方式去想,干家务活实际上是证明自己能力和培养责任心的机会,他就会努力说服自己去尝试;又如能把为贫困失学儿童募捐理解为关爱他人、关爱同学,并能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的学生,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做,哪怕自己不情愿或不习惯。一个很小的事情,尝试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待人处事,勇气、信念、能力和机会将在成功的经验中到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情感的转变,经常说:“你真棒!”“太精彩了!”“你真了不起!”我想这就是他们所要的最高奖励!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以上几点训练中,要给孩子们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因为感受他人情感的愿望和能力,只有在情感交流的活动中才能最终形成,并且必须让孩子们一起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讨论和反思情感,理智地改善情感生活;其次要让孩子主动去帮助别人,做别人的知心朋友,在交友中学会与人相处,最后要注意总结与人交心的成功经验,提高交友能力。
  这时候他们会发现和过去不一样的自己,会了解世界上另一种丰饶、美好和伟大,而且自己也有权利去享受它。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双语实验学校]
  

重新给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归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