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是基础的学习能力。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有大量的、抽象的字要认识,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苏教版教材在每一篇课文中把生字分成了一类字和二类字。一类字学生通过朗读、抄写、组词等形式,很快就认识和掌握了。但识记二类字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二类字学生不写,只是认一认,读一读,所以学习的效果总是不那么理想。最突出的问题是:字带入注音课文中,大家都认识,但是去掉拼音单独提出来认,就会读错。
怎样才能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二类字的识字教学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二类字的教学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 让学生制卡识字
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二类字见面。
在开始学二类字的时候,把二类字串成词语、句子制成卡片,上课认读带拼音的字词,学生读完后,我就把卡片夹在教室两边的绳子上,让学生平时读一读,认一认,天天和它们见面。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把学生都认识的,比较简单的字卡取下来,换上新二类字卡片。
后来,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在预习新课时,我就布置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二类字卡片。做字卡本身就是一个自主识字的过程,一些用功的学生会在卡的正面写上字,反面注上音,并组词,有时还会用水彩笔写字或画边框等。我会随时选用新颖卡片并把制卡方法推荐给其他学生,这不仅是对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的激励,也促使其他学生都能用心制作字卡。在课堂上,可以让同桌互相出示字卡认字,课后还可以把卡片用到游戏中去。
利用字卡识记二类字,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快速反应等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当学生从中找到了乐趣后,二类字的识记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让学生会意识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
在《大海睡了》这篇课文中,有一个“鼾”字,比较难认。在上课指导朗读做动作时,学生读完“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有的就打起呼噜来,我适时地出示“鼾”这个字,告诉大家:左边是个“鼻”,人睡着了,只有鼻子还在“干活”打呼噜。大家都觉得很有趣。领读几遍后,他们几乎全认识这个字了。以后抽查,没有学生认错。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菊花》一课时,我先做了一个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我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再如“竹”字,我用粉笔画出竹叶;教学“笔”,我带了一支毛笔,让学生看,它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
三、 让学生游戏识字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我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班的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做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倍感兴趣。
编顺口溜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学习“雪”字时有的学生就说出了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结合字卡识字学生做 “顺风耳”游戏: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请听仔细。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音近字,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让学生课外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人物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我还鼓励学生去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网络……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后来,在期中考试的家长会上,我还建议家长每天要保证孩子至少20分钟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学生可能没有完全读懂,但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会为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文字而感到喜悦,并且在字与字的关联之中朦胧地感受到“字”的丰富内涵。
五、 让学生互动识字
一个有四十位学生的班级,教师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我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很高。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鼓励他们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