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岷组诗《关于生命的哲学笔记》是一组沉思中国历史与人类起源的诗作,诗人以此一再地思考着世界上的种种物象与我们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集中体现了一个当代中国诗人视野的开阔与感觉的敏锐,以及他对于人类自身一些根本问题的探讨。组诗在艺术上也有着相当的讲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组诗提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与思考:人类的起源与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上的物种是如何起源的?虽然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前,但诗人也以自己的想象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生命的来源离不开沼泽,也不能离开生物与生物的交配,因为正是这种关系才产生了新的物种;也许正是因此,在组诗的最后,诗人的思维视点才落脚到“母亲”与“女性”身上:失去了母亲,就不止失去一个。诗人还提出世间为什么只有人才穿鞋,而狗与鸟类却只能为人所控制的问题:抒情主人公与自己的女儿实现了穿鞋的旅行,而其他动物为何又不能?在第三首中,诗人提出了我们当如何对待“文化大革命”风波这样的历史问题。在最后一首里,诗人认为当本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人类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对此,许多人却没有自觉的更说不上清醒的认识。总之,问题意识对于本组诗来说是最基本与最重要的内容。
更为可贵的是,诗人不是以情感而是以智性的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如果以个人抒情的方式提出,则都是抒情诗;然而它基本上却是一组充满智性的诗,诗人的理性强大到了足以削弱感性的地步。世界上的生物是如何起源的呢?诗人以一系列的意象呈现了种种生物起源的原始形态,与达尔文的科学思维没有很大的区别;诗人以铺排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中国人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引人关注的是生物本性的失落:没有母亲与女性,也就没有了世界上的一切。在《怀想1967》中,抒情主人公说自己已经记不清“文革”中所发生的事情,其实由于作者并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文革”的全过程,所以诗中所写基本上是出于一种想象;然而诗人却以一个智者或者经历者的体验方式进行想象与思考,诗中呈现出来的只是理智的果实,而不是情感的花朵。真正的自我思想与理性思考,正是此组诗的基本内核。
诗人是以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方式而存在的,这使此组诗的精神境界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所思考的都是人生哲学与世界构成的问题,因此所有的作品总是显出一种宏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同时诗人又总是将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与认识。生物起源的问题,其实诗人是在思考世界来源的问题;“穿鞋旅行”的问题,其实诗人思考的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与动物不同的生存方式问题;“文革”的思考,其实是诗人对人性本质的思考与社会动乱之所以发生的哲学基础的思考;在对于“世纪”的思考里,诗人得出人类在20世纪虽然在经济、军事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宝贵东西的结论,其实是对人类总是迷失自己问题的哲学探讨。诗人提出的问题是触目惊心的,也是值得让人思考的。
组诗在艺术上自然天成、自由开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然而问题也是存在的:一是意象的新颖度不够,诗要以意象说话,一切的诗情画意都要以意象的方式进行呈现,但每一个意象的独创性则是其入诗的基础;二是有的诗语言抒写比较散漫,不象古典诗词那样高度压缩与具有张力。也就是说,组诗的诗情比较平淡与平面,语言也缺少高度的提炼与浓缩。
总体而言,这组诗仍不失为一组优秀的作品,所以乐意向读者诸君推荐。
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与《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世界文学评论》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