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2期 ID: 151139

[ 王雪梅 文选 ]   

试析三岛由纪夫《春雪》的叙事策略

◇ 王雪梅

  内容摘要: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具有精巧的结构和情节,被誉为现代小说技巧与日本传统美的成功结合的特例。“动机”和“犯忌”都是小说的技巧。本文以三岛由纪夫最后的巨著《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为例,试析作者如何运用动机和犯忌的因素,表现动人心魄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动机 犯忌 春雪
  
  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同被誉为表现“传统日本美”的作家,然而二人虽有师生之谊,且相互推重,但在文学表现的手法上,却大相径庭。川端康成的小说属于典型的日本式写法——“并不以情节为基础,却是在细节的层面展开。它们首先是细节的序列而不是情节的序列。”①
  与之相反,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具有精巧的结构和情节,是现代小说技巧与日本传统美的结合,可以说,三岛由纪夫是将二者成功结合的特例。以三岛由纪夫最后的巨著《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为例,可以看到作者在一个爱情故事中,运用动机和犯忌的因素,表现了动人心魄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清显和聪子是青梅竹马的好友,都出身于贵族之家。在清显十八、聪子二十的这一年,清显好烦恼:他明白聪子爱他,但她总以教训他的姐姐自居,这让他很生气。他们有过激情初吻之后,便产生了误解。清显拒接聪子的电话、拒阅聪子的来信,听说聪子家安排聪子频频相亲,窃喜可以了却自己的烦恼摆脱聪子。聪子被皇室洞院宫看中,要娶为儿媳。事情呈报宫内省,获天皇敕许。
  敕许颁布,订婚仪式举行在即,震醒了彷徨中的清显。他终于在即将失去之际,明了自己心中对聪子的爱。他不顾一切求见聪子,尽诉心中之情。深爱着他的聪子,也毅然接受了他的感情。在举行订婚仪式前的短暂时间里,聪子不惜以未来王妃的身份,为心中的爱奉献一切。他们尽享激情的欢愉,并且有了爱情结晶。实情为两个贵族之家所知,面临灭顶之灾的状况震骇了双方父母。聪子被迫离开东京,秘密流产,并暂时转往寺院疗养,岂料聪子经历一生最爱之后,竟断然告别尘世,自行削发为尼。
  两家无奈之下,伪造了聪子的假病历,称聪子得了不宜婚嫁的病,于是皇室婚约解除。清显难耐思念之苦,拖着病躯冒雪前往寺院求见聪子。然而未能如愿,病情加重,遂去世。
  《春雪》巧妙借用了“动机”和“犯忌”的设置,使小说情节的推进处于“时间紧迫”和“冒犯禁忌”的张力中,以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理,使情节发展扣人心弦。
  关于“动机”,一种说法是“一个人物采取某一行动的原因(亦即他的心理动因)”。小说家王安忆在《小说的技术》中说,“一个报仇的动机,就将人物和事件从一般状态推到了比较高级的状态,把一个简单的状态推到了复杂的状态。”
  在《春雪》中,聪子家与洞院宫家举行订婚仪式的日子,形成了“动机”——它推动着小说的情节发展。举行订婚仪式的日子日益临近,在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心目中,这如同一道“催命符”,要将他们的恋情嘎然斩断。另一方面,它激发主人公猛醒、迫使他们果敢起来,不顾一切投入将要被剥夺的激情中。将逝的恋情,也使得他们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决绝地尽情欢愉。“动机”——订婚仪式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情节步步推向高潮。
  “犯忌”是小说技巧之一。正面刻划、描写离经叛道的行为,产生犯忌的效果,使得作品平添了张力。据作者说,在《春雪》的酝酿阶段,他多次访问京都和奈良的寺庙。有一次,三岛由纪夫见一位老尼,老尼问他:“你的小说故事梗概怎么样?”三岛由纪夫答:“准备写一个青年冒犯了皇室,恋上了一位与皇族订了婚的女子,让她怀了孕。情人最后削发为尼,他自己也郁结病死。”老尼直勾勾盯着三岛由纪夫追问:“你从哪里听来的?”
  犯忌的设置,就这样构思成熟起来。
  另举例而言,远如《红楼梦》描写不思进取、专厮混于女孩子中间的贾宝玉(那个时代典型的不忠不孝的坏孩子),近如《色戒》描写爱上敌人的女特工(冒犯民族大义之忌),均使得一个简单的故事,增添了无穷张力。《春雪》以未来王妃私通(并且怀孕)的设置,刻画一种面临灭顶之灾的绝望爱情,使作品充满了紧张感。最终爱情焚身的少男少女一死一入空门,令人叹息。也显示了青年男女远离世俗、完全不计较利害得失、对爱情以生死相许的高贵情感。
  “动机”和“犯忌”的轮番呈现,如同一首双重变奏的乐曲,构成了《春雪》的情节。1.前奏——二人确认爱情——误解产生。小说第十二节,清显和聪子在马车上初吻,确认了彼此相爱。第二十节,清显曾要求聪子不要阅读自己负气的信,现在他知道对方说没有阅读是假的,对方还向自己父亲求证信中所说的事情(清显编造了自己的放荡经历)。二人产生误解。2.动机出现,犯忌的可能性也出现:敕许——爱情重燃。第二十二节,五月,聪子获邀出席皇室洞院宫家茶会,与王子相见。一周之后,洞院宫家向宫内省提出征询意见书,“双方商定成亲”,宫内省做出了同意的答复。第二十四节,敕许终于下来了,聪子获得未来王妃身份,只等订婚仪式。“清显深切感到自己背后仿佛发生了无声的雪崩。”②——“动机”呈现——订婚仪式,促使清显猛醒。第二十五节,清显想,“我在热恋着聪子”。“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禁忌与犯忌的出现。3.犯忌与动机的交替递进:幽会——订婚仪式推迟——在外过夜——最幸福的时刻第二十七节,在清显的强求之下,清显和聪子幽会。聪子同意清显再次幽会的要求,她的声音“竟是那样的清澈,连清显听了也觉得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感到一阵战栗。”第三十二节,皇室有栖川宫殿下国葬,订婚仪式因此推迟。——动机稍隐。第三十六节,“再过一两个月就将结束了。洞院宫家也不可能把订婚期永远拖延下去。”“他们的爱情是从没考虑‘终了’才开始,还是正因为‘终了’才开始的呢?清显不得而知。”4.动机与犯忌达至顶点:订婚日子确定——怀孕——私情暴露与隐瞒。第三十七节,……进入十月,传来消息:订婚仪式将在十二月份举行。——动机再次强现。聪子早起呕吐:怀孕。——犯忌达至顶点。事情变得严峻起来,聪子无法再见清显。第三十九节,事情无法隐瞒了,聪子的心腹老仆向主人报告了聪子怀孕的情况。男女双方家庭陷入恐慌。伯爵(清显之父)说:“要是从前,我这个当父亲的,就得剖腹向皇上谢罪。”双方商量对策,隐瞒实情,希望维持与皇室的婚约。5.动机和犯忌的消解:流产——削发——造假病历解除婚约——病逝。第四十六节,顺利流产后,聪子随母亲到了寺院休养,她出人意料地削发为尼,并且坚持己见。家人束手无策。第四十七节,“距订婚仪式只剩一周了”,与皇室攀亲之事不可能实现了。清显家和聪子家设法请名医造假诊断书,证明聪子患怪病,不宜婚嫁,上报洞院宫家,请求解除婚约,获准。——动机和犯忌消解。进入二月,清显不适,想念聪子几近发狂。他拖着病躯冒雪前往寺院,求见聪子。未果,病情加重,终逝于归途中。
  小说以时间为轴心,依时间的进程而依次演出种种情节,这种写法本身缺乏内在推动力。为小说设置巧妙的“动机”,显示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好的动机还有再生能力,它生出果来,果又成了因,因果相承,环环相扣,直推到遥远的彼岸。”(王安忆)
  “犯忌”的题材,则往往因其走在道德规范的边缘或反面,容易在读者中引起争论。如何以其艺术上的魅力征服读者,尤令作者煞费苦心。小说《色戒》的出版,也是担心引起争议而耽搁多年。
  著名日本文学研究家唐纳德·金认为:“《春雪》这部小说,使得故事叙述者三岛由纪夫的技巧达到至高的领域。”③川端康成把《春雪》比之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能的升华”。两位大家把技巧和抒情的美誉都给予了《春雪》的作者,的确代表了三岛文学的成就。
  在日本作家中,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被译为西方文字的最多。他的写作技巧是很现代的,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日本唯美派作家之处。在《春雪》中,作者将订婚仪式的日子巧妙地设置为“动机”,可见其纯熟的写作技巧,而对于“犯忌”的运用,一方面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善于“走钢丝”般的、对于小说情节的驾驭能力。既表现了“是禁果,才诱人”的主题,同时又能够轻易消解“犯忌”(弄一份假诊断书取消婚约,杀机顿消)。至于作品的文字之美,拟另文谈论。
  
  注释:
  止庵:《日本文学与我》。
  ②原文摘引均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春雪》(唐月梅翻译)。文联版《春雪》译序。
  
  参考文献:
  [1]《春雪》,三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第一版。
  [2]《三岛由纪夫研究》叶渭渠等主编,开明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文学批评方法手册》(美)威尔弗雷德等主编,姚锦清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4]《小说的技巧》,王安忆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5]《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著,于是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6]《小说的艺术》,(英)戴维·洛奇著,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王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文化研究。

试析三岛由纪夫《春雪》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