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试以一部简单的戏剧即费尔南多·阿拉巴尔的《战地野餐》为例,从分析其情节及反战意义着手,试析戏剧在大学教学中可能发挥的教育意义,对各种体裁的简单文学在大学英语中应当增加比重给予一定阐析。
关键词:费尔南多·阿拉巴尔 战地野餐 大学教育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曾指出诗具有教益和娱乐的双重功用;换句话说,文学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通过文学教育,学生的语言技能、鉴赏能力、文学品味、健全的人格和文化宽容精神[1],都可以得到很好地培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而戏剧作为一种具有很强的舞台表演性的文学形式,可更好地承担该功能;它能够拉近读者和观众并施以多重感官刺激,对他们产生的心理、精神影响也尤为直接和巨大。本文试以一部简单的戏剧即费尔南多·阿拉巴尔(Fernando Arrabal)的《战地野餐》(Picnic On The Battlefield)为例,从分析其情节及反战意义着手,试析戏剧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可能发挥的教育意义,对各种体裁的简单文学在大学英语中应当增加比重给于一定建议。
1.用语平实、情节简单
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选取的学习材料必须符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因此必须选取用语相对平实、词汇量不太大的文章,这样才使作品可读、易读、易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去思辨,达到既能促进他们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又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阿拉巴尔的《战地野餐》无疑符合这个标准。该剧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处战场上,Zapo 伏在沙袋后与长官通话请求指示并请求派遣另外的人作为陪伴,此时,他的父亲Monsieur Tepan和母亲Madame Tepan提着篮子出现了,并邀请儿子野餐。就在他们一边谈论战争一边享受午餐的时候,一名着装与Zapo相似的敌军士兵Zepo循着音乐声出现在他们面前。Zapo先是把Zepo俘虏起来,并由父母拍了照,接着为其松绑邀请他加入到自己的野餐中。空袭来临,Zapo和Zepo躲到沙袋后面,Tepan夫妇却若无其事地撑起雨伞并躲过了袭击。过后,两名担架人员抬着担架进入无获而返。通过对话,Zapo发现他与Zepo的参战因由等情况非常相似,都是被迫参战的。随着午餐的继续,大家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完全不顾战争已重新打响。在一阵机关枪的扫射中,四人一起倒地,而音乐卡带总是重复同一曲调,两名担架人员抬着空担架走了进来。不难发现,该剧情节简单,学生能够很快抓住故事梗概并有一个初步的评价,有利于他们跟随老师作进一步地赏析。
2.主题易辨、饶有趣味
在该剧中,作者用大量平淡、轻松的笔触描写了战争的一瞥。在作者笔下,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传统认识,字里行间看不到残酷的用语,轻松得像一场游戏。它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作战对象、作战意义,而战士像玩偶,没有话语权,只有服从作战命令。当主人公Zepo讲述自己如何卷入战争等经历时,Zapo的感言几乎都是:“同我的情况一样”。两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放下手中的活儿被强行拉入战争的;父亲认为他们不能参战,因为他们没有马;因为要陪未婚妻,他们不愿参战,但长官告诉他们除了战争其他都不重要;同时,在长官口中,敌人都是野蛮残暴的;作战时他们不知如何射击,也看不清敌人,只有盲目地射击,也没有成功射杀过敌人。因何而战,与谁战,如何战,他们都不清楚,能做的只有执行命令。虽是敌对双方,但两人的参战情况何其相似。针对以上情况,Tepan先生的反问显得颇有意思:“也许给你们两个说话的就是同一个人呢!”事实上,战争往往起于某个借口甚至毫无理由,就像Tepan先生反问的那样,这场战争也许不过就是一个人的游戏而已,而卷入战争的敌对双方都是相当无辜的。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与其说是剧中人物的反问,不如说是作者对战争存在的诘问。
剧中的其他地方也被作者赋予了游戏性质。Zapo在停战空隙织毛衣,Zepo则以破布作花消遣;Tepan夫妇深入战壕,只为邀请儿子共进午餐;在谈论战争时,Tepan夫妇兴趣盎然,甚至想加入战斗;对于空袭,Zapo和Zepo尚晓战争的残酷,在防御工事后躲起来,而Tepan夫妇则撑起一把雨伞,炸弹对他们而言似乎不过是一阵雨罢了,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因此躲过了袭击。以这种游戏的心态来对待战争是需要想象力的,同时也需要一种浪漫情怀。作者赋予了人物这种情怀,正是在这种情怀中,剧中人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读者也丝毫看不到一点腥风血雨;于是不知不觉间,通过毛衣、布花、一场轻松的战地野餐,我们看到了剧中人儿童般的天真和可爱。这些完全背离我们对战争认识的描述,看似荒诞却又似乎可信。它既避免了对残酷的提及,又满足了猎奇和玩乐的心理。在这种逻辑中,读者很容易地被作者带到该剧后面的情节:战场敌对双方似朋友、家人般闲谈,一同就餐一起跳舞,这完全不像一场战争而是一次野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契合了渴望皆大欢喜的心理。于是在这出虚构的剧里,老人撑伞挡空袭合乎情理,读者渴望这种神奇,它也产生了效力。但当读者再次抱以同样的期待时,作者把读者的这种期待如花瓶般打得粉碎。结尾处四人在欢快的音乐和舞蹈中被机关枪突然击倒,喜剧气氛戛然而止,出乎读者的意料,这时读者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里还是战场。中弹的苦痛与音乐的悠扬,战场的残酷和野餐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照,讽刺意味十分强烈。卡带的音乐似乎在宣告,这场野餐的闹剧到此为止,对战争抱有的乐观态度不过是幻象而已。通过平和又不动声色的描述,作者对战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比起那种描写血腥场面来,给人的震撼更沉重、持久得多。
作者想要提醒人们,不要心存幻想,战争始终是残酷的,战争破坏的不仅是美好的野餐,更是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和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切的关系;生命在战争面前显得非常脆弱,所有美丽的梦想都可能瞬间被摧毁殆尽。他提醒人们追求和平,不要进行无谓的战争。而当前总体和平的国际大格局下,就有国家打着和平的旗号或凭着某个借口轻易发动战争。作者以玩弄的笔触创造了一个战争的虚构世界,显得颇为真实;作者眼中荒唐的战争也被缩小到一个舞台,参战的人没有明确的作战目的、作战对象和意义,也许仅仅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游戏。作者阿拉巴尔把战争描绘得越轻松越荒唐,却越在人心中留下重重的惊叹号和巨大的问号。在这种荒诞的叙述手法中,作品的反战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正因为具有以上两个特点,《战地野餐》适合学习大学英语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和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将对作品的初步理解进行升华以达到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同时关注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作者荒诞的写法,从而跟随作者从最平淡和最简单的事情思索生命的意义。
其次,由于作品的用语、情节相对简单,人物不多,非常适合学生课堂和课后表演。通过表演,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对语言的熟悉,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模式。
另外,对作品进一步的阅读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背景知识,老师可以提供参考资源由学生自主学习或是由学生搜集资料在课上讲解,再由老师点评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在查找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了文化视野,又能在讲解中锻炼表达能力并提升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老师也能更好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事实上,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多种大学英语教材不断见诸于世,在丰富了学习材料的选择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选择难度。笔者留意到,在这些教材中,故事性和文学性兼具的课文还不足,仅凭课文,如果不做好进一步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容易变成词汇、语法的学习,学生也不易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增加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体裁的简单文学的比重,无论是戏剧、小说还是诗歌。这既能丰富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了解,保证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英语水平,又因为这类体裁的易读性、趣味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大学英语教学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朱毅,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四川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