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2期 ID: 151112

[ 林惠兰 文选 ]   

合作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

◇ 林惠兰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而“合作”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合作是人们交往和学习中必备的心理品质。的确,每完成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的合作,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组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而“合作”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合作是人们交往和学习中必备的心理品质。的确,每完成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的合作,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合作交流已成为八环节安案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它有着其它无法替代的优势,给新课程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交流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对合作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需要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离不开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小集体起了非常诱人的名字,如“刀魂组”“共进社”“动感一族”“疯狂一族”“希望之星”“六人邦”等。这样比传统的“一组”“二组”等更有魅力,吸引每个组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小组的成绩而共同努力,为小组的荣誉而争光添彩。
  
  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结合搭配。
  
  小组人员大多是6人一组,根据成绩,好、中、差相互搭配。保证每个组都有成绩好的学生来做学科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将那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生教生”。对小组内的后进生,真正提供给他们切实有效地帮助的机会。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差一点的学生会从他们的组员那里迅速得到各方面的帮助,他们很少依靠教师的帮助,等待帮助的时间短,从而有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同学得益也很大。因为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一方面锻炼了口才,思维能力、记忆力也会增强。
  
  三.课堂小组研讨的顺利必须要以每个学生的充分自学为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使学生处于被“灌”入知识的被动地位。长时间地听讲,注意力难免要分散,因为是听来的,不是自己思索得来的,因而记忆的效果未必佳。时间一长就会淡忘。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自己看书、自己查字典、自己做学案,自学预习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否则会影响课堂效果。学生自学的时间在周日和晚学科自习。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从“学会”转化为“会学”,只有充分地自学,才能自己掌握一部分知识,把自己不懂的难点在书上或学案上用红色笔圈起来,才能生成问题。只有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才能在小组交流合作中顺利探讨,达到活跃课堂真正学会“自己不懂”的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四.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究、解决疑惑的重要途径。
  
  小组六人以“团团坐”的形式面对面相互交流。这是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合作研讨,是新型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组内有“小先生”帮你解决。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热烈的讨论,活跃了思维,体现了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讨论不只限于自己的小组,还包括组与组之间的讨论。讨论都是站着进行的,以前上课昏昏欲睡的情形不复存在。由于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气氛格外活跃。
  要想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组讨论,首先必须要求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讨论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善于寻找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还要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善于倾听同学的陈述。在讨论中,只有善于倾听,才能纳入不同的信息, 才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再次还要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能力,儒家圣贤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有思考才能对别人的看法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判断,思索小先生和同学讲的是不是有道理,能不能激发起自己的思维火花。每一节课这样操作着,嘴动起来,手动起来,脑子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讨论中成长起来。
  
  五.班级展示交流是较大范围内的合作探究学习。
  
  班级展示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各组经讨论仍不得解答的问题,就要扩大范围在班里解决,我让各组代表把组内问题都醒目地写到黑板上,这样难点也可以说是重点得以突出,然后让同学主动地去讲台前讲解。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二班的刑逸纱在讲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什么句式时,清晰的思路,循循善诱地讲解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学生讲解不了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需要老师做提示性的引导或讲解。
  
  六.师生同备是师生合作交流的新途径。
  
  我校领导高瞻远瞩,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献计献策,针对传统教学的“备教材,备学生”提出了“师生同备”有效备课的新举措。这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即同备一堂课,共建新课程。教师备课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学”;新课程的备课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生怎么容易学会,我们就怎么教他们。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思考用哪种方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备课前和班里的小先生谈谈教法、学法及重点难点,倾听学生代表的呼声,他们的建议可能会使你出乎意料,令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些小先生可是你上课时组织课堂的得力助手。他们还承担着解惑的重任。所以小先生的选定我以为应当是本学科的姣姣者或中上等的学生。
  实践证明,不管是小组讨论、班级展示还是师生交流,这些合作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是大面积丰收的基本保障。它使得同学们互帮互学,培养相互协作能力。我在讲完《蜀道难》之后,拓展延伸了一个问题,问作文写什么观点的时候能用到李白的生平和事例,一班的学生在讨论之后踊跃发言,有时几个人同时站起来想发表见解,李晓坤说到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可以谈“友情”;杨龙杰说李白的生平由不被重用到诗歌的辉煌可以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赵丽贤提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谈“自信”;王林轩说从他的浪漫主义诗篇可以谈“洒脱,豪放不羁”……由于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得到了好多写作素材,收获颇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研讨,实现了真正的有效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
  自新课程改革,我们一路走来,边探索边改进,终于有了一套自己适用的新教学模式。我相信我们的新课堂一定会与众不同、更显风采!
  
  林惠兰,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第一中学教师。

合作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