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的地位颇为尴尬。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内容编排、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求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效果的途径,以此达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课堂效果 内容编排 教学方法
经历了中学黄金阶段,语文教学到了大学却陷入尴尬的泥潭:一方面背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等崇高使命;另一方面却面临着为专业课让路、被英语课排挤、为学生轻视等种种边缘化遭遇。这“热”、“冷”交加之间原因众多,如现行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体制、讲究功利的社会环境以及语文教师能力素质等。对于普通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外在的环境一时很难改变,那么就应多探究自身的原因,从提高教学课堂效果入手,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课堂,自觉走向我们的教学目标。
一.在内容编排上,实行讲座式教学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更开放的心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应突破传统纯文学的文本框子,打破古今中外的壁垒形成专题性讲座,将更多体现当代人文科学性和审美性的佳作凝练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鼓励大学生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讲座当中,主动思考探索、批评创新,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讲座式教学的编排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人文教育类讲座
笔者将人文教育类讲座分为“诸子百家与现代文明”、“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感悟与敬畏生命”、“现代化进程与乡土情结”、“亲情、友情、爱情”、“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六大主题。如在“诸子百家与现代文明”讲座中,第一步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的思想精髓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不带有任何主观评价单纯地传递给学生,带领学生品读儒家、道家、法家部分思想论著,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行的治国圭臬究竟是哪家学说?第二步,借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介绍同时期地球上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希腊、古以色列、古印度——的思想体系,以及这种古代思想对现代西方文明,包括政治、文化、建筑、饮食、服饰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第三步,比较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即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的不同,以及它们对现当代东西方社会的影响。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以及未来社会的方向。在学生逐渐深入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中导出本讲座的最后一步:回归当下。设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场景,让同学结合诸子百家思想进行分析。
2.体裁类作品赏析讲座
可以分为“散文”“诗歌”“词曲”“小说”四个专题。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继承传统语文教学以文学史为主线的模式,如“散文”专题讲座,涵盖先秦散文《秋水》、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兰亭集序》、唐宋元明清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现当代散文《听听那冷雨》。也可将人文主题与体裁主题相结合,如“诗歌”主题讲座融合“爱情”主题,安排先秦诗歌《蒹葭》、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行行重行行》、唐宋元明清诗歌《长恨歌》、现当代诗歌《雨巷》,引导学生沿中国文学长河顺流而下,欣赏作品、丰富阅历,感悟古今人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及其蕴含的人文内涵。
3.实用类专题讲座
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把“实用性”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因此,大学语文课程除人文教育外,也要不要忽略 “工具性”特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将实用类讲座分为“演讲与朗诵”“应用文写作”两个专题。实用类讲座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注重多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练,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以达到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当众讲话”与“公文写作”技巧的教学目标。
除以上三类外,可以入手的专题讲座还有很多,如汉语知识类讲座、文学史类专题讲座等,有待于我们逐步思考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集中多个主题,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宛如珍珠项链般串起古今中外历代经典作品,以丰富的知识、宽广的视野,为学生拓宽独立自由的思考空间。
二.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灵活自由的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已称为教育界的共识,教师除传播知识外,更要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思考,形成自我创新性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把讲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讲座专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尊重每位同学的个性与看法,同时强调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鼓励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统一观点。在讲座结束后,以小组代表课堂演讲、撰写报告等形式总结和提高。
当然,讨论式教学不是放任自流或一味听从学生意见,更不是满堂讨论。
首先,讨论所占的时间比例视讲座内容而定:有些讲座适合讨论,如“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可以以学生讨论为主导;有些讲座适合讨论穿插在课堂当中,如“诸子百家与现代文明”;有些讲座更适合在美好的意境中欣赏,如单纯的“诗歌”讲座,就不宜安排过多的讨论活动。
其次,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在哪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否则讨论就成了热闹或走过场,其效果微乎其微。
2.吟唱朗诵式教学方法
文学的教化不是理性的说教,而是以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及其形成的优美的意境,感动读者心灵,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中引入吟唱朗诵式教学方法,将我国传统吟诵方法与现代朗诵技巧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牢记大量名篇名段和成语词汇,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播放优秀播音员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朗诵之美的同时提高对文学的热爱。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练习,选出两名优秀代表或团队参加班级比赛,同时也选出各组的评委代表。课程结束前一周,专门安排两个学时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增加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奖励。以这样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竞争提高朗诵水平,在朗诵中爱上语文。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语文教学亦随着社会环境、教学需求不断推进和完善。背负崇高使命的《大学语文》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勇于实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才能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摭谈[J].文学教育,2010(03).
[2]李艳.大学语文主题式专题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文学教育,2010(08).
[3]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常亮,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