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2期 ID: 151153

[ 袁湘英 文选 ]   

提高听课有效性的探究

◇ 袁湘英

  内容摘要:听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只有在教师之间开展多层次的听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课,并及时发现与解决听课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使高校听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高校 听课 效率
  
  听课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听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观察,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1]。教师全员听课制度在于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评课,达到“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总结和学习教学工作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师之间开展多层次的听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课,并及时发现与解决听课存在的相关问题,才能使高校听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一.多层次听课的开展
  1.公开课
  充分发挥各教研室的功能,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效地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各个教研室每学期至少安排1~2人上公开课,并且要求所有没课的老师听课,课后进行讨论、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上述这些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对全面提升本科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2.系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听课
  实行系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每学期随堂听课制度,系领导每学期随堂听课达到8节以上,各个教研室主任每学期随堂听课达到4节以上,并且做相应的记录。系领导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认真听取教师们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起到检查、督促和促进作用,为不断优化教学发展水平,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下基础。
  3.教师听课
  要求每位老师每个学期至少随堂听课2节,新任教师要求跟随老教师系统地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对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较大帮助。此外,专业相近科目的教师也应该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有利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评课的有序进行
  学生是教师授课的直接对象,教师上课的质量,学生最有说话权,因而,每个学期应该至少安排3次学生匿名评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便促进教师与学生两两受益。每学期期末,由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协助校督导团对每位任课老师进行评价、打分。此外,每学期可以召开1—2次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以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认真研究,改进教学及管理工作。
  应该把听课和评课结合起来,以“评”促“听”,以“听”促“改”,进一步提高教师听课的积极性,使听课制度真正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营造出一种共同发展的氛围。此外,应该将教师全员听课与教学质量评优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把此作为学院教学质量奖申报以及年终考核评优的一项前提条件。
  三.问题与建议
  少数教师听课后没有及时总结,以至于课后意见和建议没能很好完成,部分老师听课记录过于简单,听课记录不规范,也没有认真评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评语数篇一律,全部都是正面肯定或赞美之辞,没有对被听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此外,个别教师的听课范围很小,全学期仅仅听了一两位教师的课。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全员听课、评课工作,使其真正发挥“总结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本科教学工作的新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作用,我们建议:
  第一,全校各院系领导要提高对于这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它纳入对本院系教师教学日常考核与管理的工作范围之内。每学期应对本单位教师全员听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全面地自查,对于保质保量完成听课任务的教师给予表扬,对无特殊原因而未完成听课量的教师要提出批评,并督促其改正。学校教务处每学年公布一次全校各院系教师全员听课情况的检查结果,并且将此项工作列入对教学单位的考核、评估内容之一。
  第二,全校教师在听课中应抱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特别注意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内容一定要真实、客观、全面,不仅要肯定被听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特色与优点,也要帮助他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属实一定要严肃处理。
  第三,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应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的公开课或观摩教学活动,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四,各院系每学年结束之后,应按时收回所有教师的“听课记录本”,经有关院系领导检查之后登记存档,做为教师个人的教学档案材料之一,以便今后各种教学考核中了解教师同行评课情况时查阅参考。
  
  参考文献:
  [1]景滨杰.高等学校听课制度建设之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82-83.
  [2]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肖渭淳.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5(7).
  
  袁湘英,邵阳学院外语系教师。

提高听课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