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红楼梦》中,可爱又可敬的晴雯,通过“撕扇子”“病补雀金裘”“抄检大观园”以及最终青春生命的陨落,成为一个永恒的艺术形象。她的不合世俗,她的格格不入,她的反击抗争,让我们震撼和感动。一个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就永久地定格在了读者的心中。
关键词:《红楼梦》 晴雯 性格
《红楼梦》里述说的人物众多,除了宝、黛、钗、湘云等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还描述了许多的丫鬟,而我对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晴雯却最为喜爱。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府权势者,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
在书中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对晴雯的相貌,作者避免了正面描写,首先写道她的相貌的是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谗:"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眼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晴来骂人。妖妖娆娆,大不成个体统。”“标致”、“像西施的样子”、“骚眼睛”“水蛇腰削肩膀”就是那个时代美丽女性的标准体形,眉眼有点像林妹妹更坐实了晴雯为黛玉的影子。因而也为之后王夫人对待她的态度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书中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相信给每一个读者心中留下了一片属于晴雯的烙印。宝玉骂了她两句“蠢才”,就惹恼了她并肆无忌惮的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气得宝玉“浑身乱战”。不能不说在晴雯眼里是没有对主子的畏惧的,心中也从未把自己弄得一个奴才的身份。看她把扇子一条条撕碎,就仿佛在撕封建等级那张污浊的脸,更像在一下下鞭笞那位“温柔和顺”的袭人,此情此景难免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暗暗为晴雯骄傲同时也伴有一丝悲哀。这对于晴雯来说也许只是由着性子胡乱做的一件取乐之事,而对于袭人、麝月这些丫头们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认为这根本就不应该是身为下人的人做的事。而作者并没有忘记晴雯仍是一个丫头,便不惜笔墨的又刻画了“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节,为晴雯的形象添上可敬之笔。
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晴雯的反抗精神发展到了高峰。在这场势力悬殊的斗争中,袭人之流懦弱无能,畏惧万分,任其摆布。只有勇敢的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大胆的举措,连奴才“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这愤怒的一“掀”一“倒”,似当头一棒,不只击在了王善保家的身上,更击在王熙凤、王夫人等贾府政权统治者的身上,简直让他们“心惊肉跳”。一个弱女子,能把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势力,实在令人可叹可敬!
纵使被人陷害,“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晴雯也决不屈挠,决不向统治势力低头。她曾这样对宝玉说:“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晴雯带着自己忠贞不渝的风骨,带着对统治势力满腔的愤恨,英勇悲壮地死了,临死前,她“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并“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一齐交于宝玉收藏纪念,并坦然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我想,这里的晴雯所谓的“他们”,不仅指袭人之流,当然也包括王熙凤和王夫人的。瞧,多么坦荡的襟怀,多么倔强的性格!这是豪爽刚烈的晴雯,这是正气凛然的晴雯。
赵明利,教师,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