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9077

[ 任彦军 文选 ]   

李煜\李清照词之浅议

◇ 任彦军

  摘 要:李煜、李清照二人作为中国词史上伟大的词人,他们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和意蕴深刻的词作,千百年来,人们不禁为之唱叹。本文通过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历程和伟大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浅议,揭示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如“梦”如“水”和如“花”如“酒”的诗意人生。
  关键词:李煜 李清照 愁 纯情 真情
  
  司马迁有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语道破了千古不变的真理:苦难造就了天才,李煜、李清照就是这样两位词坛巨人。一位拨开丛林荆棘,开辟出了词的新天地;一位大笔一挥,将女性文学推上历史巅峰。如果说宋词是词作发展的高峰,那么李煜就是滥觞者。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明人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谦则谓之“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同样经历了家国巨变,词风也随之发生变化的两位词人,放在一起略作对比浅议,揭示其诗意的人生。
  
  一、帝王词人与才女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时称“李后主”。公元976年宋兵攻下金陵被俘,赐封“违命侯”。此后两年,以泪洗面,过着囚徒生活,后因词祸被宋太宗赐牵机毒药毒死。
  李煜自幼聪明好学,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加之南唐宫廷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因此他的早期词作中那些男女爱情的小令,格调清新,大胆率真,而那些感人伤怀之作,则深情绵邈,凄恻欲绝。如: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
  琼窗梦回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谢新恩》)
  尽管如此,他词作艺术的最高成就,还是后期创作。亡国并成为阶下囚对他来说是一段极为惨痛的人生经历,他的词风也从清新唯美变得沉痛苍凉。如: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
  他的屈辱与痛苦,销蚀着他的身与心,使他感到生命的无限哀戚。
  李煜的前期词作虽有点清俊,终究也逃不出“花间词”的樊篱,而到后期,其词就以动人的纯情,把个人的家国之痛升华为人类普遍的痛楚,触动了人类最深处的悲悯。因此被王鹏运称为“词中之帝”。胡应麟则称李煜词“为宋人一代开山”。
  时隔百年之后,李清照则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气质,抒写出女性人生的另一番酸甜苦辣。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山东历城人,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文人,为“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毛氏也善文。她少年即有才名,曾得到当时著名文人晁补之赞赏。少年时的闺阁生活也很自由,出嫁后家庭生活和谐。她的前期词作,总体来说格调轻松悠闲,显示出一种青春少女的欢乐活泼,如《如梦令》《一剪梅》《点绛唇》等。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丈夫赵明诚病故,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心境蒙上了阴影。再加上流离、被窃、大病,使她的词风渐变得沉痛忧郁,甚至凄凉惨恻。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从“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怨王孙》)到“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永遇乐》)其实是从闲愁的抒发到真愁实恨的释放。
  易安的词是整部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亮点,是当之无愧的词中之杰。李清照以女性身份抒写女性心声,别有一种感觉敏锐、体贴精微之妙。从而改变了一些男性词人操女儿腔为女性代言抒情的方式,自成一种吐露自我真情的审美方式,传达出难以窥视的“女儿”心灵深处的颤动,创出独一无二的“易安”体。
  
  二、“纯情”与“真情”
  
  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除了艺术表现手法之外,还有那份浓缩的“情”。李煜之词,不加修饰,一概以真切的情感示人。“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垂泪对宫娥”,似出水芙蓉,纯情万分。王国维说:客观诗人“不可不多阅世”,而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李煜之词,都投注了作者真纯敏锐的真挚心灵和感情,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描写的是他心目中的所见与身体的享乐,这是纪实之作,是风流诗人的情致。此外还有《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后期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多用白描,直抒胸臆,将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虞美人》更是将他心中憋闷的屈辱与伤感借着“一江春水”满世界抖落。此外还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等,不管是写悲哀还是写享乐,既无节制也不反省,可谓纯情之至。此为作词之长,却是为人之短。宋人王瞽曾记载:“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伎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并坐之,遂被祸。”这与他的纯情不能说没有关系。清人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驹,不受控促”,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李煜主体词的抒情特点。
  与李煜相比,李清照则含有少女般的羞怯与真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她用自己的笔触大胆地写下女人真实的情感与生活体验:有少女浪漫情怀的展现,如《点绛唇》里大胆率真任性羞怯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但一点不轻浮;有闺中寂寞情怀的表达,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虽无一字提到惜春伤春,但“绿肥红瘦”引起词人无限的惋惜之情,令她愁肠百结;有夫妻款款深情的展露,如《丑奴儿》赋予闺中少妇平日里重复再三,显示得平淡琐碎的“理笙簧”、“淡淡妆”以特殊意义和韵味,展现了夫妻生活的缠绵与无穷趣味。
  胡适说:“中国女子在文学史上占最高地位的自然要数李易安……因为她肯说老实话,敢写自己的生活。”同时代的王灼斥责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然而李清照能卓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堪与男子比肩的大家,正是得力于此。她是叛逆的,敢于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枷锁,倾吐自己,倾吐生活。她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更不是封建社会的女人能够拥有的。虽然“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这也是甜蜜的忧愁。正如台湾诗人夏宇的诗“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一样,这种相思之苦又是多么真实,多么令人羡慕。李清照以自己的生命为词,其词自有永恒的生命。
  
  三、“梦”与“水”和“花”与“酒”
  
  晚清小说家刘鹗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为词哭泣……”用“哭泣”来理解和诠释李后主的词,那么,又是什么来承载这种悲恸闵人的“哭泣”呢?纵观李煜的词作,应该是“梦”与“水”。
  帝王的享乐尊贵与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明白,他的愁与苦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其人生历程的总结与悔过。字字血,声声泪。太悲观了,就只能把人生归结为一场“迷梦”。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乌夜啼》)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
  出现了这种“梦”中人生,是必然的。前期虽然贵为国君,但南唐小朝廷已在风雨中飘摇,一旦从人中之龙沦为笼中之囚,词人知道一切都已成为泡影了,因此发出了哀叹和呼号,只能在梦中与过去相会。没想到一切来得太早,过早结束了梦境。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水做的梦境而已。
  在这痛苦的梦境中,词人满肚子的愁苦无处倾吐,化作词,便是一汪汪春水,载着“人生长恨”东逝。他在刚刚被俘时,只是“垂泪对宫娥”,当他体验了“臣虏”的生活后,就把悔恨之“泪”扩展深化为汪洋之“水”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无形无色无味的水,最能在烟波浩渺间传递“真恨闲愁”,最能表达悲惨虚无的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帝王的李煜是失败的,但至少他还是个词坛高手。清人曾作诗叹悼:“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而李清照却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笔触感知人生,抒写情怀。在李词所呈现的女性文学特色中,她的“闲情”与“凄凉孤寂”宛若花儿,摇曳在春风里,姹紫嫣红地绽放,“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过早饱受“晚来风急”,在风吹雨打中花一样的年华与生命消散凋谢了,一去不返。且看她前期作品中出现的有关“花”的词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有少女般的欢快清闲、畅快豪爽,有淡淡的惋惜伤感,也有无法排解的相思之苦,愁肠百结。经历了南渡、丧夫、失物、流落的遭遇后,词人的心境与命运一起发生了巨变,再也没有了那份“闲情”吟花弄月,而是把家恨国愁与凄凉借花消散。且看:
  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清平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不幸的遭遇使她由对花的热爱到借花表达相思之苦,那么现在,无心赏阅了,片片梅花揉碎,如一身清泪,再到不堪摘“满地黄花”了,这是人生的悲剧。万古之愁不能轻易而消,但她再无法超越了,于是就借酒消愁。
  李清照生性倔强,晚年遭受了那么多的磨难与挫折,仍然傲如松柏。沈曾植云“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而她的倜傥不仅在于词作,也在于她对酒的别样相惜。且看她前期作品中出现酒的词句: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鹧鸪天》)
  险韵成诗,挟头酒醒,别是滋味。
  (《念奴娇》)
  酒宛如李清照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东西,虽不是豪饮,但从她的词作看来也是善饮的,品的是淡淡的酒,抒的是闲闲的愁。到后期则不同了,冷落孤寂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凄凉悲恸的情思,因此,酒便是伤心的泪,便是凄苦的影子。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
  (《好事近》)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淡酒”也罢,豪饮以致“玉尊空”也罢,不是因为放荡或自作下沉,而是她内心深处得以消愁的一种方式。可即使这样借酒消愁,也不敌“晚来风急”啊。词人的孤苦,我们也许无法体会,但我们知道花是她生命的历程,酒是她消愁的方式,作者通过朵朵花、滴滴酒抒写了真实的生命情怀,不仅令我们感动,更令人无穷回味。
  逝者远矣,然而,他们的伟大词作和成绩却永存,不随沧海而流逝褪色,不为岁月而磨灭消失,后人将心中永记,他们曾经的苦难之魂在我们文学的传承中也许会得以些许安慰与告藉。
  
  参考文献:
  [1]杨义,邵宁宁选编.李煜李清照[M].长沙:岳麓书社,2005.
  [2]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王晓枫解评.李煜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4]李杜解评.李清照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5]吴楚材,吴调评选.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编.李清照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4.
  [7]司马迁.古文观止·报任安书(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蔡厚示,黄拔荆.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9]奚密选.二十世纪台湾诗选[J].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3.
  [10]刘锷.老残游记[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任彦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

李煜\李清照词之浅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