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赵鼎是南宋四名臣之一,是两宋之际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一方面赵鼎有持续而较为旺盛的学术活动,在学者中间颇具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仕途显赫,对国家有突出贡献;从其辉煌到流放直至被秦桧迫害绝食而死的曲折一生,也折射出中国一些士大夫的影子,所以凡论及南宋初期这段历史时总要提到他,但关于赵鼎家世却很少有人全面、细致地论述过,本文旨在通过考证和梳理,还赵鼎家世一个本来面目。
关键词:赵鼎 家世 考证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后卜居衢州常山县(今浙江常山县),是南宋四名臣之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称: “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观于是集,可以见一斑矣。”
赵鼎自称“赵氏得姓于赵城,始封之地晋。赵成季其后也。余家出成季之裔,世居汾晋,历古仕宦不绝。”[2]但是史书上关于其家世的资料非常缺乏,只是在赵鼎任宰相之后,才追赠曾祖赵荣,累赠太师;曾祖母李氏,累赠秦国夫人;祖赵友,累赠太师,追封申国公;父赵玘,累赠太师,追封秦国公;母李氏累赠秦国夫人,母樊氏累赠秦国夫人。[3]
赵鼎有四子,历史上记载材料很少。长子赵洙(?-1140),官正九品右承事郎,妻陆氏;幼子赵渭(?-1139)。宋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八引《赵鼎事实》曰:“时鼎连失洙、渭二子,与亲旧书曰:幼子之病,以某谪温陵,失于医理而死;长子之病,以某谪潮阳,惜于离别而死。”[4]次子赵汾(?-1155/1156),官正九品右承事郎,曾被诬交通宗室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〇云:“绍兴二十有五年十有一月戊申,右承事郎赵汾特降二官,制曰:‘汝大臣子,不自爱重,言者谓汝交通宗室,窥伺机事,朕议汝于法,究其始末,亦既有状,从有司议,姑削二官,尚体宽恩,毋重后戾。’制词,权中书舍人赵逵所行也。(丙申)降授右承务郎赵汾复右承事郎,特与改正过名,汾还家而卒。”[5]另有一女三十六娘,据赵鼎《家训笔录》:“三十六娘吾所钟爱,他日吾百年之后,于绍兴府租课内拨米二百石充嫁资,仍经县投状,改立户名。”[6]
有孙谧、盥、蕴、益等,据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五四《忠正德文集序》言:“朝廷擢用诸孙,惟蕴暨谧为郎为监为部史二千石,宠灵焜耀,已历三朝。”[7]赵谧,字安卿,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减二年磨勘,内调为都官员外郎,旋即除户部员外郎主管左曹。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二十六日,江西提举任上,被批评“性识不敏,才具非长,剖决无能,书判多误”。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刚除湖北提刑即被罢。以言者论谧:昨为提举,性识不强,祠禄未及一年,攫取提刑差遣守。向在朝列,痴呆卑猥,懵不更事,遂于州郡而去未赴,再求监司乞罢。宁宗嘉泰元年(1201)出知潮州(今潮汕地区)守,宁宗开禧元年(1205)任江西提刑。后宦迹不详。[8]赵盥,妻子陈氏。(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七三《直焕章阁淮西安抚赵君纶墓志铭》中云:“父盥,故奉议郎,赐绯衣银鱼,累赠朝议大夫,妣恭人陈氏。”[9])赵蕴在孝宗淳熙八年(1181)已任浙东提举,因修举荒政有功,特转一官,于次年内调刑部郎官,却因“言官论其性资懦弱,非拨烦之才”,旋即外调为参议官,以后宦迹不详。[10]赵益事迹不详。
有曾孙纶、綝等。赵纶(1164-1222),字君任,五岁诵书不忘,十九从朱熹学,受丞相赵忠愚赏识,白上,恩授登仕郎。宁宗嘉定九年(1216)知信阳,因守信阳有功,进秩三等,寻除大理寺丞,力辞,改直秘阁,仍知信阳节制军马。俄以贼首虏进秩二等,除大宗正丞兼权右司郎官,直焕章阁知庐州,安抚淮西,节制本路屯戍军马,道改知江陵府,安抚湖北,至官未久,以言者论削一阶罢。明年(1217),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嘉定十五年(1222)九月以旧职起知庐州,安抚淮西,十二月十四日舟次丹阳,属疾而卒,年五十九。嘉定十六年(1223)冬十有二月甲子,葬于绍兴府萧山县孝悌乡古井湾。[11]赵綝事迹不详。
六世孙赵筼翁,字继清,元仁宗延祐二年登张起严榜进士,授国子博士,迁亚中大夫,出为潮州推官。念祖自号得全子,为建得全书院,请同年欧阳玄为之记。后任泗州(江苏省盱眙县)总管,卒于杭,著有《覆瓿集》。[12]
注释:
[1][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48页。
[2][10][宋]赵鼎:《自志笔录》见《忠正德文集》卷十,四库本,第1128册,第767页,第2094页,第3991页。
[3][宋]胡寅:《赵鼎赠三代》见《斐然集》卷一四,四库本,第1137册,第463页。
[4][宋]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八,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36页。
[5][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〇,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75页。
[6][宋]赵鼎:《家训笔录》见《忠正德文集》卷十,四库本,第1128册,第766页。
[7][宋]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五四,四库本,第1147册,第573-574页。
[8][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47页,第4050页,第4060页,第6556页。
[9][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七三,第16册,四库丛刊本。
[11][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三,第16册,四库丛刊本。亦见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六九《安抚赵时斋先生纶》,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86页。
[12][清]许有任:《至正集》卷一六,《送同年赵继清赴潮州推官》,四库全书本,第1211册,第122页。
(孙艳辉 新乡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人文系 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