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记》作为我国最为经典的神话小说之一,其意旨深刻,内容博大恢弘;其结构紧密自然,条理清晰;其语言通俗又不失雅致,自然天成;其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成为千古佳传;从武器使用的角度来认识《西游记》,它又不失为一部百家兵谱。本文从文中武器的类型、来源、功能、意蕴进行考察,发现《西游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无穷的幻想。
关键词:《西游记》 武器 类型 来源 意蕴
一、武器的来源与类别
在《西游记》中,除孙悟空和众神外,在取经的81难中,先后出现使用了武器的妖怪共有54名。武器使用较多,且来源各种各样。仔细考察其特点与来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仙家、妖魔、凡人自身之物,这一类的武器大多是仙家、妖魔自身修炼或寻求得到的,本身具有非凡的法力。二是仙家遗失的宝物,有的是神仙、妖怪、凡人从仙家偷来的,有的是仙家神物趁着主人不在家顺手拿出来的,更有从仙家抢过来的,其法力甚是高强,难以克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1.抢来的: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及其披挂,都是孙悟空从东、西、南、北四大龙宫抢来的;2.偷来的和趁着主人不在家或不经意顺手拿来的:通天河灵感大王使用的九瓣铜锤,它是观音菩萨池塘中一株未开的菡萏;金兜洞独角兕大王使用的是一根丈二长的钢枪和金刚套(金刚琢),它们是天兜宫两个仙童偷来的太上老君的宝物;小雷音寺黄眉怪使用的是金铙、狼牙棒和人种袋,它们是黄眉小童偷的弥勒佛的宝物……从这一类武器我们可以看到仙宫中的侍童和坐骑所具有的魔性。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取经的“重心”是在于神仙体制内部的矛盾、冲突及当时神仙体制下某些神仙的“劣根性”。
《西游记》中的武器种类因其性质、功能以及来源的不同,从而显出各自的特色。在众多武器中,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始兵器类。这类兵器造型简单,不需要任何加工,其实就是身体的一部分,诸如爪、牙、口、角、蹄、鼻子等人类或动物身体上具有攻击性的部位。如野牛精的角和蹄,熊罴精的爪、牙,老虎精的爪、牙,七绝山蟒蛇精的口等等。
(二)常规性武器。这类武器主要是指传统的刀、剑、弓、戟等铁器时代的武器,本身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只因各方仙人、凡人、妖魔本身法力的高强和超强的驾御能力而呈现不同的功能。这类武器典型的有黑风洞黑熊精使用的黑缨枪、雪狮精使用的三楞简、狻猊精使用的闷棍、白狮精使用的铜锤和狐狸精使用的钺斧等。
(三)有特殊功能的“常规性”武器。这类兵器形状还是属于常规性武器,只因其原料的特殊性或被某些道家人物加工过而具有非凡的功能和力量。这类武器的代表有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罗刹女使用的宝剑,观音菩萨的紧箍儿,银角大王的七星剑,沙和尚的降妖杖,三太子哪吒的斩妖剑、降妖刀、缚妖索、绣球儿、火轮儿,慧岸的铁棍,托塔天王的照妖镜,二郎神的三尖两刃神锋等。
(四)法术类武器。这类武器无形无色,只因为仙人或妖魔的修炼而造就了它们的超能力,它使用起来随心应手,打斗时不会和身体接触,具有超神秘的色彩。这类武器主要有红孩儿的法术“三味真火”,黄风大王口吹黄风,孙悟空的拔毛成兵以及变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器具,如来制服鹏大王的法术等。
(五)法器类武器。这类武器往往是较普通的物体,但因为其经过得道高僧的打造而具有非凡能力,同时这类武器,一般武器和法术都难以抗衡,往往功能和法术较为高强。这类武器主要有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芭蕉扇、金刚琢、金铙、金铃、阴阳二气瓶、定风珠、幌金绳、人种袋、如意皮袋、观音菩萨的金(紧、禁)箍儿等。
(六)生物及化学武器类。这类武器只是本身具有某种化学物质或其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而呈现出特有的功能。这类武器具体有蝎子精的倒马毒桩,黄花观道士使用的毒药,女儿国的泉水以及如意真仙霸占的井水等。
(七)自然环境中的要素类。这类武器并非其他特别的东西,而是人们普遍知晓的风、雨、雷、电、水、火等自然环境中的要素,它的功能也和现代的自然力一样。比如东西南北各龙王行雨,红孩儿的三味真火,黄风怪的黄风,芭蕉扇,风婆,雷公等行使的职能等。
(八)梦幻武器。这类武器具备了现代科技所具有的功能和力量。如孙悟空一个跟头能够翻越十万八千里,鹏大王一翅能飞九万里,黄花观道士使用的金光,从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激光、光速和飞行器等物的影子。从各类武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穿梭古今,发挥自己超凡的想象力,利用现实有形物体而造就出种种让人们感到新奇和意外的东西,作者想象实际上是对先进生产力与新科技武器的向往,充分展示了明代知识分子的求索和梦想。
二、武器的意蕴
文学创作中每一个物体或形象都有其特殊的韵味,在很多学者看来,武器在《西游记》中也许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打斗的工具,没有什么很深的韵味。其实不然,《西游记》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武器的衬托而显得精彩,同时也因为武器所象征的种种内涵而丰富。当然也并不是每一种武器作者都使其具有某种独特的韵味,但书中的主要武器都象征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三个主要人物所使用的武器来分析一下。
(一)金箍棒的意蕴
在《西游记》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孙悟空,而在《西游记》的武器当中,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是如意金箍棒。它具有以下几种意蕴:
1.它是大禹治水时用来试水深浅的神铁,本身就具有超凡的能力和特别的含义。众所周知,当时黄河之水危害人间,使得人们痛苦流离,无家可归,大禹作为部落联盟的盟主,肩负着救众人逃离苦海的责任和重担。他通过13年的努力,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恒心和毅力最终利用疏通利导的方式解除了洪水的泛滥之灾。而大禹也因为所建立的功勋及老百姓的爱戴成为代明君。纵观《西游记》全书,唐僧师徒四人所做的多是扶善打恶,普度众生的行为,这在其内容和目标上和大禹是一样的。从其所经历看,唐僧师徒也是经过千辛万苦而得道,这与大禹治水历尽艰辛的途径亦大体相同。再从结局来看,孙悟空因为如意金箍棒的神通而打尽天下妖魔,使得人世太平美好,而大禹也是让自己部落的民众生活安定美好,前者最终成了斗战胜佛,后者成了圣明君王。
2.孙悟空是个猴子,他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就是攀缘树木,摘果子吃,而人类最开始使用的武器也是棍子和棒子,如意金箍棒的使用不仅与猴子的习性符合,也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人类起源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3.再看如意金箍棒的名字。“如意”二字特别显眼,从《西游记》中如意金箍棒与孙悟空的默契来看,似乎如意金箍棒本身就是属于孙悟空的武器。而“如意”二字本身就有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意味,这与孙悟空的性格十分相似。
作者之所以设置如意金箍棒,是想借大禹的事迹来展示孙悟空的成就和取经的目的;同时也是同猴子习性和人类起源相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更是侧面反映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媒介。作者利用如意金箍棒使得小说的脉络和主旨以及主角的性格都包含在里面,如意金箍棒在这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蕴味。
(二)九齿钉耙的意蕴
猪八戒作为唐僧的第二个弟子,是读者相当熟悉的形象。猪八戒的武器是九齿钉耙,它是太上老君亲自打造的锻炼神冰铁,专为玉帝镇丹用的,是猪八戒当初为天蓬元帅时,玉帝赐予他的宝物。除此之外,这九齿钉耙在作者的笔下还寓有深刻的内涵。
1.九齿钉耙在人间是用做农事的,是农民锄草刨地的工具,而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用九齿钉耙在高老庄为岳丈家种地兴五谷,使得高家粮食丰裕。在作品中八戒的性格更是令人亲近,他像猪一样能吃能睡,也肯努力劳作;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喜欢偷懒耍滑,弄小聪明,贪小便宜,攒私房钱的角色。从他身上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浓郁的封建社会小农意识。八戒在作品中的名字又叫“呆子”,“呆子”这一词从侧面反映了猪八戒文化水平的低陋与粗俗,这种性格、文化水平所赋予的品质与干农事的钉耙作为武器的结合,使得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显得亲和而诙谐。细读不难看出,作者把九齿钉耙作为猪八戒的主要武器,其实是对猪八戒所象征的阶级成分的一种暗示,它间接说明猪八戒代表了广大农民。他的美和丑都是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的再现。
2.在钉耙所承担的现实生活的农事当中,有一种职能便是清理牲畜圈栏和脏物,这和猪八戒错投猪胎相吻合。可在《西游记》中这钉耙又具有非凡的神力,它下海可掀翻水晶宫,上山可搅碎虎狼穴,这就为取经人路途的种种遭遇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侧面反映了九齿钉耙的用途。它是用来扫除取经途中的“杂务”和“障碍”的,这“障碍”也就是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妖魔鬼怪,而“杂务”就是用来挑东西和清除路途。这就使得钉耙的现实用途和取经路途的用处合而为一,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作者将钉耙与取经相结合就明白了钉耙的用处以及取经的艰难经历。
3.再从钉耙的性质来看,这钉耙能够依口诀翻腾,随意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象征了人类追求自由的精神。在猪八戒取经路途中,猪八戒再三提到回到高老庄去,那多逍遥快活,哪里像取经这般艰难和险象环生,这其中蕴涵的农民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和钉耙的属性又融合在一起了,更深层地反映了封建农民阶级身上负担的沉重以及农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封建时代不论革命还是改革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作者以九齿钉耙作为八戒的武器,是结合九齿钉耙本身的属性、作用来反映猪八戒所象征的身份,并借其身份反映了人类现实的企盼和农民在三千年农耕社会里的重要性,同的也是作者思想的物化。
(三)降妖杖的意蕴
沙僧是唐僧的第三个徒弟,他也具有非凡的本领和特殊的性格,沙僧的主要武器是降妖杖。同样,降妖杖也具有非凡的来历,它“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快”,由此可见降妖杖的名誉之大。在作者笔下降妖杖又岂是如此简单?由以下几个方面可见它的奥妙。
1.“杖”在封建社会里首先不是一种兵器,而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在古代位高权重的人权力的象征。降妖杖是沙僧用来保护玉帝的武器,足以显示其尊贵。此外,“杖”还是僧人使用的法器和僧人的象征。在我国古代,寺院方丈往往身穿金色袈裟,手持宝杖。而沙僧持降妖禅杖一是与沙僧名字的“僧”相对应,二是与沙僧终成金身罗汉这一巨大荣誉相匹配,它是贵族阶级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此杖名为“降妖杖”,顾名思义,它具有降妖伏魔的功能。降妖杖一是反映了沙僧本身所代表的正义的立场,这在沙僧取经途中一般言语甚少,很少犯错误,没有被唐僧批评过半句可见。二也象征着“取经”之行为本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三是“杖”行天下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喻了取经路途中妖魔的众多和除妖的艰辛。
降妖杖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高贵和正义,它是作者借以衬托沙僧的品格和人物形象的媒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孙悟空和猪八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显得形象生动,充满立体感。
三、吴承恩描绘武器的诙谐性
《西游记》不乏幽默诙谐,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情节构造、人物形象设计,都具有强烈的诙谐效果,而在诙谐与幽默背后也藏着强烈的讽刺意味。不但如此,就连《西游记》中的武器也饱含幽默诙谐之感,趣味无穷。
《西游记》的武器种类之多,式样之丰富让读者大饱眼福,也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西游记》武器的诙谐首先是武器种类以及名字的诙谐。其武器除有常规的棒、剑、棍、刀、斧、方天戟、枪、钩子、钢鞭、铜锤外,还有现实当中动物的常规武器,如口、爪牙、角、鼻子、眼睛等,更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如:铲子、金铙、金铃、杖、杵、芭蕉扇、铁蒺藜、扢挞藤、袋、衣袖、葫芦、瓶子、绳子、针、草、花、篮子等。这些都在吴承恩的点化下成了神物,威力无穷,这便在无形中使武器增添了幽默感。其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奇幻莫测。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阴阳二气瓶、芭蕉扇、幌金绳、丈火八尖枪、如意皮、法术“三味真火”、扢挞藤、蟠龙拐杖、闷棍、四明铲、狼牙棒、人种袋、如意钩、三股钢叉、倒马毒桩、如意金箍棒、藕丝步云覆、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等等。从字面看,一件件简单的武器,有涉及心理情绪方面的,有涉及人类生理层面的,也有涉及动植物名称方面的,更多是与现实生活物品的结合。作者通过刻意安排每件武器的名字,使其携带了种种生命信息,并与大千世界的生命体相联系,这不仅是作者对武器的刻意“创造”,更是一种有意味的调侃。
参考文献:
[1]张锦池.漫说西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屈小强.《西游记》中的悬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刘戈.西游记新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林庚.西游记漫话[M].北京出版社,2004.
[5]周文志.创新思维法破析《西游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萨孟武.西游记与中国政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吴金梅.西游记的人生智慧[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8]刘勇强.西游记新说[M].上海:三联书店,1992.
[9]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于学彬.说西游,话磨难[M].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1.
[11]王永泉.吴承恩全传[M].长春出版社,1998.
[13]刘耿大.西游记导读[M].黄山书社,2000.
[14]黄永年,黄寿成.西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符建科 湖南怀化工业学校 4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