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如何使阅读为写作服务呢?笔者主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就是为“写作之炊”筹米。读分为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的是课外阅读。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开拓视野。所以笔者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注重做好指导工作。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书籍、刊物,让他们自行订阅,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并提倡学生到校图书馆借阅,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等以扩大阅读视野。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提高记忆的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阅读,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等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笔者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一是开展活动,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二是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哲理故事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用好课文“例子”,在阅读中注重写作借鉴
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的当首推教材。新版的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名家的作品,他们文学底蕴深厚,驾驭中国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功底精深,通过对一篇篇精美范文的观察、研习、化用(能动模仿),学生能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为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
譬如,在学习《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永久的悔》等亲情类文章时,笔者就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学会从生活小事着眼,以小见大表现主题。贴近生活找材料,一滴水照样可以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在学习《大小猫洞》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从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紧密联系学生不喜欢听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实际,把道理寓于有声有色的故事当中,自然会吸引学生,他们会在阅读中受到情感触动,一方面能提高对于人生与社会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能从中学会一些表达技巧。
学习《谈骨气》时,笔者抓住文章选材的特色,充分联系学生选材不精、不典型的写作实际,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典型材料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当然,除了上述情况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借鉴文章的语言、描写方法、修辞、象征手法等。
简言之,笔者在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注重与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把单纯的讲解、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转化成给写作带来启示的写作借鉴。
三、多形式训练,为读与写搭建“立交桥”
广泛的课内外阅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活跃了思维,丰富了感情,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但积累的语言、词汇是死的,应当引导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笔者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写日记,笔者还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老师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选出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学习的榜样,也是对这些同学的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激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仿写。初中阶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局部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这几个点进行分项仿写。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3.扩写和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是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基本结构、顺序和体裁的基础上,对长文章压缩,使之成为短篇短段,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4.续写。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后续情节,既照顾了课本情节的发展,又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并能使学生深刻把握人物性格与文章主题。如学完课文《孔乙己》后,让学生续写孔乙己的结局,很多同学就成功地与前文呼应,继续展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悲惨的命运及其所处社会的冷漠。
总之,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梁新玲 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 2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