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贫困山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质教育观念陈旧、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学校、政府等多方面应共同努力,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以促进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是指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应当涵盖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言习得、文化传承等;二是思想素质,包括政治、道德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三是智能素质,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观察、想象、思维、创造等;四是审美素质,包括初步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1]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素质教育要以语文中独特生动的形象去感染、感召、感悟和感化学生,不断提高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今天的学生最终成为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2]然而,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语文素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西部解贫困山区的语文素质教育情况,笔者以万源市水田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为调查对象,认真分析了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并力图找出在当地推行语文素质教育的相应对策。
水田中心小学原名水田附中,原包含中心小学、初中和六所村校,在国家对人口较少的乡镇推行撤点并校政策的情况下,现仅存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往川坝村校。学校生源不足,目前,水田中心小学只有小学一到六年级六个班,外加一个幼儿班,共156名学生,较偏远的往川坝村校仅有小学一到三年级共37名学生。撤点并校后,该校成为万源山区一所典型的超编学校,中心小学有教师23名、村校有教师4名。学校教师中高级教师11名、一级教师16名;有本科学历的4名,专科学历的23名。中心小学的前身是水田附中,其设施相较于偏远落后的村校来说较完善,有简易实验室、简易计算机室和图书室、远程教育教室。
就该校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手段上,教师极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上,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语言习得和文化传承方面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显得薄弱。以四年级的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主要检查同学们的认字情况并巩固字词的学习、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整堂课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讲,同学听、记,没有借助多媒体或者其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如临其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一、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
西部贫困山区现有的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教育观念相对陈旧,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教师中因循守旧、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很普遍,重点关心的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单一的课本知识讲授,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国务院2008年12月审议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2008年12月发布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3]由于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基本以学生的分数为标准,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提高班级整体分数,更是通过拖堂或者占课等方式给学生补习。
(二)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进修学习机会少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西部贫困山区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很少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新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众多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沿用山区教学的惯用方法——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字词句段篇,采取的是从解释生字词到划分段落再到总结课文内容和中心意思的步骤。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很少,学生的任务仅限于认真听教师讲,认真抄写笔记。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引导、情感培育、文明熏陶、审美教育很难成真。
(四)教学资源使用率低,浪费严重
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使用远程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较低,加上远程技术中的资源更新速度慢、没有专业设备的维护方法,导致远程教育技术的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尽管远程教室可用作多媒体教室,但语文教师课堂上仍然注重传统的讲授模式,很少使用ppt,或者其他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手段,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课犹如逢年过节。
(五)教研活动没落到实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在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一套搞教研活动的有效机制。据了解,学校很少组织系统、正式的教研活动,只有遇到大型的公开课或者赛课等情况,才会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教材、交流教学方式等。大家都在自己的从教经历中固步自封,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整体提高。
二、西部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推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西部贫困山区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只要教师、学校、政府等多方共同发力,孩子们也能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全面发展。那么,贫困山区推行素质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一)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质量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应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培养自身创新精神,提高自身教学教育素养。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教学特色。[4]教师既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也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尤其是要善于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媒介吸取其他学校教师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精华。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复习——讲授知识——巩固练习的模式,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依据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的“准备→孕育→明朗→证实”思维四阶段理论,在教学中应有秩序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应把“预习指导”、“迁移训练”作为重要环节列入教学内容,逐步形成“预习指导→精读引路→自读揣摩→迁移训练”这样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整个课堂活动从始至终围绕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5]。以此为理论依据,南江县元潭乡中心小学结合自身情况,总结了不同课型(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结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教师应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主学习。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通过查字典、默读朗诵、写提纲等方式不断地引导他们自主搜集、提炼信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平台。第三,教师应重视实践环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的课本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除讲授课本知识外,教师还应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在班级里召开故事会,激发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农村地区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合理地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成立读书角、编排表演语文课本剧等等。第四,教师还应改进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传统的只以考分评价学生的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考评方法应跳出试卷,走向多元化,既要考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将平时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将平时测试的范围扩大到包括课堂提问、课堂参与、作业情况、预习情况、听课效果等;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
4.加强语文教研能力。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内容、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精神的载体,只有充分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去落实语文课程新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把握了这样的特点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形象、灵活机动、游刃有余,才能真正体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真正提高贫困山区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为贫困山区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6]
(二)学校应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管理、组织、协调作用
为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语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研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组织、协调作用。
1.积极鼓励教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有效利用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室,寓教于乐。
2.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学校可将参与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的考核中,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改进考评教师的方法。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可相互交流,共享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3.多开展校园文化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如举行诗歌朗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举行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让学生能够精力充沛地学习、生活;举行主题活动,以讲文明懂礼貌、12.9等为主题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供政策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不单是教师、学校的事,政府亦应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1.加大对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不仅在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还应大力建设师资队伍,为教师在职学习提供经费支持。
2.在政策上关心贫困山区教师的生活,提高其待遇,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在绩效工资的落实尤其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上,不应只看班级学生的成绩,而应多方面考核,以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动力。
3.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学校、政府应多位一体,共同努力,以达到全体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乡社会统筹视野下促进西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XSH011。)
注释:
[1]李上卫:《谈语文素质教育》,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第17页。
[2]贾楠,靳桂新:《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3]杨东平,柴纯青:《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8页。
[4]何萍:《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师素质》,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乌荷郁:《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贵在“三坚持”》,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9期。
[6]廖志群:《浅谈山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黎昌友 四川成都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6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