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37回)选自鲁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四单元“宏富壮阔的章回小说”第九课。笔者在教授此课的时候,对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态课堂新模式进行了有效地尝试与探索。
一、自主探究
选修课的内容丰富多彩,笔者选择了《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37回)和《宝玉挨打》(《红楼梦》)这两篇文章来着重学习,二者均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扛鼎之作。让学生走进名著,了解名著,欣赏名著,乃至爱上名著,正是解决当下浅阅读泛滥问题的重要手段。可是,提起《三国演义》,男同学往往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地讲起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女同学却常常茫然不知,或面露不快之色,因为她们对“三国”实在是不感兴趣,什么魏蜀吴、刘关张,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机关算尽,真是面目可憎。而提起《红楼梦》,男生则往往嗤之以鼻:不就是一场三角恋爱吗?整天哭哭啼啼,女里女气,没什么好看的。针对这种状况,如何能引导学生喜欢上原汁原味的名著并能高屋建瓴地欣赏名著呢?
在课前预习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读原著与课文相关章回,走进名著,品味名著的魅力,并且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三国人物的典故和歇后语。学生搜集的歇后语如下: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夏侯敦看春秋——一目了然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单刀赴宴——有胆有魄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上面列举的歇后语是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的结果,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也增加了阅读名著的兴趣。再则,笔者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学生搜集得很好,俨然成了“三国迷”,其自主探究的成果如下:
学生潘越:收服西川、蜀川,布下八阵迷陆逊,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病危时自我拯救,攻下西蜀,平定南越,东连孙权北据曹操,神机妙算,用火攻赢得赤壁大战。
学生王海龙: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空城计、三气周瑜等。
学生张皓: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识魏延反骨、骂死王朗、唱空城计、死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等。
二、合作研讨
为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此课的兴趣,笔者尝试了借助同名影视作品来辅助教学和学习,将优秀影视片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并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合作探究遇到的问题。
在展示教学材料之前,笔者提出的问题是古代小说中人物的出场艺术。
第一个材料:我们学过的一篇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合作探究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
第二个材料:多媒体课件播放《赵云磐河战文丑》
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马回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第三个材料:多媒体插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元直走马荐诸葛》
学生合作探究,小组研讨交流成果,然后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的出场特点。合作探究成果如下:
学生罗睿: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学生汪茜:贾宝玉——先侧面通过黛玉母亲的介绍和王夫人之口展现其形象,再使之正面出场。
学生陈欢:用直接展示赵子龙个性化的言行来刻画一个彬彬有礼的英武少年形象。
学生侯斌:诸葛亮“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课文标题“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可以看出来。一顾:遇孔明之友崔周平;二顾:遇其友石广元、孟公威和他的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三顾才正式出场。
诸葛亮的出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作者对这位男一号的出场作了层层烘托渲染,这种出场方法,借用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的话,可称为“画家三染”。但是在“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由是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就是历史和小说的区别:同样一件事,历史忠于史实,言简意赅,寥寥几语轻描淡写;小说添枝加叶、汩汩滔滔、洋洋万言浓墨重彩。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罗贯中“据史演义”,用了四回为我们献上了一道精神大餐。形象生动、曲折多变的刻画自有其无穷魅力,我们可以含英咀华,尽情享受。
在和同学们一起学完此课的时候,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即选择一个三国人物进行自主探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下节课同学们一起合作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三、笔者的反思
教完此课,笔者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态教学的魅力,学生通过学习此课培养了自己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能力。笔者在课后又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相关视频,学生看得饶有兴趣,一些有趣的人物和情节深深打动了他们,激发了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班里一时掀起了一股“三国”热。之后的《宝玉挨打》一文笔者也采取了上面的方法,效果的确很不错。影视和文学相结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增添了其对语文课的兴趣,并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使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还能拓展到其它更宽广的领域。正所谓,影视加名著,品得缕缕香。在这种情形下,语文课堂便可原汁原味,摇曳多姿!
(高安绪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2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