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8期 ID: 148640

[ 濮爱武 文选 ]   

“犹抱琵琶”要慎重

◇ 濮爱武

  摘 要:考场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一篇作文留在阅卷老师眼底下的时间一般在二分钟以内。因此,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必须追求以瞬间的闪亮而博得阅卷老师的赏识和肯定。考场的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点题的。由于时间关系,“雾里看花”式的点题,太曲折,太含蓄,是应试作文的大忌。
  关键词:点题 位置 作用 方法
  
  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题意。它不仅能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主旨更鲜明,而且能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更紧凑。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增强点题意识,尤其是考场作文。
  一、考场作文阅卷现状及点题的重要性
  考场作文常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同学没有审准材料的含意就草率行文,有些同学审准了材料含意,却在行文时内容与题目没有实质的联系和契合,而是貌合神离。
  考场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一篇作文留在阅卷老师眼底下的时间一般在二分钟以内。因此,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必须追求以瞬间的闪亮而博得阅卷老师的赏识和肯定。[1]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
  “犹抱琵琶半遮面”、“雾里看花”、太含蓄、太朦胧,都是考场作文的大忌。如果考生能在文章的首尾,在文章内容流转交汇之处,不失时机地点题、扣题,便会给阅卷老师以“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从而赢得高分。
  点题,有时也是挽救偏题、离题作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篇偏离了话题或主题的作文,如果能在结尾处巧妙点一下话题或主题,往往能够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的等级要求。但如果始终拒点明主题或话题之类的字眼于文外,那常常会被判“偏离题意”而被打入“地狱”。所以及时巧妙的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更有一些同学的作文语言生动,颇有文采,总体上写得不错,但就是始终不点主题或不点明话题,给人主题不明或游离于话题之外的感觉。如果让老师觉得这些同学连基本的写作常识都不懂,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学会点题是对一个同学写作的基本要求,阅卷老师特别看重这一点。
  二、点题的位置
  (一)标题处点题
  标题处点题,主要是针对话题作文而言。例如,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一个同学的题目是《真诚到永远》,这个题目既含蓄地点了话题又鲜明地点了主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题记处点题
  题记如凤冠上的明珠,用它点题,能先声夺人,让读者对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比如一篇话题为“宽容”的作文,一位同学在文章的前面加了这样的题记:“马将马蹄踏在紫罗兰花上,紫罗兰却将馨香留在了马蹄上,这便是宽容。”下面他围绕“宽容”写了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几件小事和自己的感悟。毫无疑问,因为这个鲜明的题记,这篇作文一开篇就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2]
  (三)开头处点题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开宗明义,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四)结尾处点题
  结尾处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能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便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提醒幸福》的结尾:“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敬畏生命》的结尾:“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金黄的大斗笠》的结尾:“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五)中间处点题
  篇中点题。也是作文常用的一种点题方法。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可以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杨朔的《海市》,在文中叙述了渔岛所见所闻之后,以一句感叹“你们的生活真像神仙啊,富足得很”,点出了材料(渔岛美景)与文题(海市)之间的联系,显示了文题所包含的“真实的美丽的海市就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这一深刻含义。[3]
  (六)过渡处点题
  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七)小标题处点题
  运用小标题进行点题。例如考场满分作文《让希望之火燃烧得更旺》:“希望之火被点燃;希望之火燃烧得很旺;希望之火永不熄灭。”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是用小标题点题,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
  (八)标准点题法
  标准点题法,就是考试作文都必须做到的点题方法。考试作文和一般的作文写作不同,必须突出主题。因为阅卷老师对考生的作文是评判性阅读,而非研究性阅读。中心不够突出,就容易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更不用说得高分了。
  怎样才算是标准点题呢?一般来讲,开头结尾点题,中间每个部分写完后点题就是标准点题。目的就是给阅卷老师这样的感受:中心突出、线索清晰、一目了然。
  三、点题的形式
  (一)一次点题
  一次性点题,就是整篇文章只点一次题,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或题记等。
  (二)首尾呼应点题
  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反复点题
  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文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是滥点题,不宜少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用作点题的话语可以设计五六处分别出现在段首,中间和文末,以便步步勾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构成最优化组合。这样的点题设计既能使话题得以逐渐强化,升值,又可以让主旨不断呈现,深化,帮助你在紧张的考场上,成就佳作,获得高分。
  如朱自清的《背影》,从开头到结尾,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再找不到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4]这样通篇反复点题,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四、点题的表达方式
  (一)通过叙述点题
  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已久的草原的兴奋之情。
  (二)通过描写点题
  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36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三)通过抒情点题
  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通过议论点题
  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五、点题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一)运用“反复”点题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染力。
  (二)运用“引用”点题
  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排比重复,强调点题
  如中考满分作文《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全文采用段排比的形式,每一段都以“母亲啊,长大的路上,您温柔的双手让我懂得了……”来开头,排比重复,强调点题,唱响了一曲母爱的赞歌。
  除反复、引用、排比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六、点题注意点、技巧
  (一)运用点题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题旨不但要高度概括又要有表现力,而且要精练准确,干净利索;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3.题旨的开掘,点在起首的,重在开宗明义;点在篇中的,借以因势利导;点在结尾的,意欲深化主题,总之要点在文章的关键处,使形象“活”起来,思想得到升华。
  (二)点题还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点题必须醒目。就是让阅卷老师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点题的语句,了解你行文的轨迹。最有效的方法是独立成段——把用于点题的句子以独立段的形式表达。
  2.点题必须精炼。点题语言不能罗唆,必须做到语言精炼,要言不烦。
  3.点题必须自然。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做到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而非勉强“显志”,像是硬贴上去的“标签”,更不可任意拔高。
  4.点题必须明确。点题有明点与暗点之分,一般文章的点睛之笔必须思想精辟,富有哲理,言简意赅,又要委婉含蓄,不露痕迹,意在言外。但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同,有时点题不能太过含蓄,它要求同学在关键处亮出题旨,或回扣话题,以加深阅卷者对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印象。[5]
  考场的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点题的。由于时间关系,“犹抱琵琶”式的点题,太曲折,太含蓄,是应试作文的大忌。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绝不能空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综上所述,学会点题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要求。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一个恰到好处的点题,往往能够提升文章的档次,从而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既然如此,重视点题,何乐而不为?
  
  注释:
  [1]王祝山:《考场作文如何点题》,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0年,第5期。
  [2]彭连芳:《考场作文的点题艺术》,作文周刊(中考版),2008年,第12期。
  [3]李弗不:《作文点题技巧谈》,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2009年,第10期。
  [4]洪宗礼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5]沈涛:《考场作文话“点题”》,21世纪中学生作文(教师版),2008年,第11期。
  
  (濮爱武 江苏江都职教集团 225200)

“犹抱琵琶”要慎重